乌溪砥柱楼晚眺

卜筑何年水观开,垂杨缀雨入楼台。

平分曲溆帆声出,倒挂前洲塔影来。

近市鱼虾酣暮艇,隔溪桃李润春苔。

乾坤是处供长啸,拾取岚烟唤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溪砥柱楼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联“卜筑何年水观开,垂杨缀雨入楼台”,开篇即点明地点,乌溪边的砥柱楼在雨水的点缀下,与垂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卜筑”二字暗示了砥柱楼的建造年代久远,而“水观开”则形象地描绘了水边的景观被打开,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颔联“平分曲溆帆声出,倒挂前洲塔影来”,进一步描绘了乌溪的蜿蜒曲折,以及水面帆船的悠然自得。同时,远处的塔影倒映在水中,与帆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乌溪的宁静与生机。

颈联“近市鱼虾酣暮艇,隔溪桃李润春苔”,转而描写市井生活的一角。傍晚时分,渔民们带着收获的鱼虾归家,而对岸的桃李树下,春苔滋润,生机勃勃。这一联通过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宁静,又体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尾联“乾坤是处供长啸,拾取岚烟唤酒杯”,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不禁长啸抒怀,想要捕捉这山间的雾气,借以饮酒畅谈的心境。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也寓意着在大自然面前,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和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溪砥柱楼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收录诗词(3)

陆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湖阻风鸿宝伯命酌东楼

虚阁平临积水坡,授衣犹觉暮寒多。

钟声清自洲前出,雨色昏从几上过。

百叠蘼芜萦远楫,千行鸥鹭隐残荷。

凄其士女登临少,静对牺尊拭太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三竺即事

东家女儿发垂肩,朝朝纤手弄青钱。

西家女儿发覆额,阿母妆边乞芗泽。

门前车马任纷纷,绛蜡栴檀手似君。

愿向佛筵分断焰,将身化作两峰云。

云去云来看不见,镜里灯前窥半面。

指点胭脂岂误人,红颜能使黄金贱。

形式: 古风

徐仲和与余先后两至湖上不值偶过曾波臣为余写照出所画仲和小像倚瓮独酌须眉皆动为之绝倒因赋短歌

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形式: 古风

金华洞天歌赠米友石先生

海内洞天三十六,盘薄灵胚横地轴。

星分婺野金争华,钟脉坡陀亘天目。

蜿蜒峰头三百里,芙蓉一片空中起。

翠荫俄从松顶飞,滩声每到泉根止。

泉影松光锁洞门,氤氲元气无朝昏。

青斿绀节真人仗,瑶草琪花玉女魂。

孝标堂里云无数,初平石畔烟常护。

彷佛桃源见去舟,须臾樵径迷归路。

归路千山杳蔼中,咄嗟双驭凌天风。

仙台神理岂终閟,毛发或与精灵通。

洞天仙吏南宫后,袖底嵯岈今在否。

山灵咫尺妒烟霞,排空应见龙蛇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