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巢云”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首句“为问巢云子,幽贞夙所庐”,以“巢云子”作为隐士的象征,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宁随龙卧壑,不学凤栖梧”,通过对比龙与凤的不同选择,强调了隐士宁愿像龙一样在深谷中沉睡,也不愿像凤凰那样栖息于高梧之上,体现了其超脱世俗、坚守自我品格的决心。“拂袖凌空翠,因风问太虚”,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他不受尘世束缚,随风而行,探索宇宙的奥秘,展现了其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芙蓉曾揽结,五老复何如”,以芙蓉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同时将自己与五老山的隐士相比较,暗示了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巢云”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崇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隐士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