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其六)

南国频饥后,餐麸胜酪酥。

比闾虽麦穗,盗贼尚萑蒲。

阖室供锁茧,分沟竞辘轳。

田家莫厌苦,试看荷戈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灾荒之后的农村生活景象。诗人通过对比灾前与灾后的粮食状况,展现了农民在饥荒后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首句“南国频饥后”,点明地点和时间背景——南方地区经历了频繁的饥荒。接着,“餐麸胜酪酥”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灾民们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连粗劣的麸皮都比精美的乳酪更受欢迎,突显出灾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

“比闾虽麦穗,盗贼尚萑蒲”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述了灾民们即便在有限的麦穗中也难以饱腹,另一方面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盗贼横行,进一步加重了灾民的生活负担。

“阖室供锁茧,分沟竞辘轳”描绘了灾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的劳动活动。全家老少齐上阵,养蚕缫丝,分沟汲水,忙碌不已。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灾民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坚韧与努力。

最后,“田家莫厌苦,试看荷戈夫”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呼吁人们不应仅从表面看到灾民的艰苦生活,而应深入理解他们的处境,或许只有那些肩负着保卫家园重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灾民所承受的苦难。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们同情心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灾荒后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抗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动荡。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其七)

樗散甘为笑,逢迎已觉迷。

渐能谙豕牧,宁复舞鸡啼。

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齐。

此是潜夫宅,吾将为子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其八)

葺屋才支漏,新茅不用添。

风清田叟鼓,雨应社神签。

野荫炎还冷,村醪酸亦甜。

高人方对卷,晒麦也能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赠王山人

自笑久磷缁,还真已是迟。

偶寻赤松子,更结白云期。

短褐身将老,微言世莫知。

吾生同智北,从此问无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山阴陈千户病卧毗陵三首(其一)

问子来何处,云从剡水阴。

越吟多病客,吴语故乡心。

尺牍人争羡,一言余所钦。

由来绝弦意,今日为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