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六十六)

心王不了事,遮莫向名山。

纵令见佛像,实以不相关。

猿猴见水月,捉月始知难。

形式: 偈颂

翻译

内心无法专注,无论去往名山圣地。
即使见到佛像,其实与我无关。
如同猿猴看见水中月影,想要抓住却发现困难重重。

注释

心王:指内心深处的主宰或精神核心。
不了事:无法专注或解决。
遮莫:不管怎样,无论。
名山:象征着修行或寻求真理的地方。
纵令:即使。
佛像:佛教中的象征物,代表佛陀或佛法。
实以:实际上。
不相关:与自己无关。
猿猴:比喻人或动物的无知或迷惑。
水月:佛教中常用来形容虚幻的景象,如水中倒影。
捉月:试图抓住水中的月亮,比喻徒劳无功的努力。
始知难:才意识到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诗偈(其六十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歌,表达了对心灵修养和佛教悟道的理解。

"心王不了事,遮莫向名山。" 这两句话意在于心灵的主宰无法通过外部活动来达到,封锁了一切外界干扰,甚至是向往名山也无济于事。这反映了禅宗强调内观和静坐以求觉悟的心法。

"纵令见佛像,实以不相关。"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在佛前,也不能依赖外物来达到心灵的顿悟。佛像是形象的代表,而非真理本身,故而与真正的觉醒无关。

"猿猴见水月,捉月始知难。" 这两句借用了猿猴想捉住水中的月亮来比喻世人对佛法的追求。猿猴虽然好奇地看着水中摇曳的月亮,但当它尝试去捉住时,却发现那不过是水面上的倒影,无法捕捉。这正如同人们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迷失在表象之中,而难以触及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传达了禅宗对于心灵觉悟应从内向外、不依赖外物的主张。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六十七)

缘事求解脱,累劫无出期。

直须入理性,成佛更无疑。

虽然不受记,见是世尊儿。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诗偈(其六十八)

如来悯诸子,平等无高下。

诸子自愚痴,所以难教化。

直心是道场,子心转奸诈。

遣子净三业,转爱论俗话。

遣子内脩真,向外转寻假。

遣子学无相,捻他有相把。

无诤最第一,论义成相骂。

形式: 偈颂

诗偈(其六十九)

佛遣灭生灭,生灭长相随。

不学大人相,却作小孙儿。

持心更觅佛,岂不是愚痴。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诗偈(其七十)

十方同一等,此是真如寺。

里有无量寿,本来无名字。

凡夫不入理,心缘世上事。

乞钱买瓦木,盖他虚空地。

却被六贼驱,背却真如智。

终日受艰辛,妄想图名利。

如此学道人,累劫终不至。

形式: 偈颂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