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归颂(其三)

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在险峻的山崖和幽深的岩石之间往来稀少,只有零散的云朵和孤单的月亮时常相伴。
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修行都悠然自得无俗事缠身,乐于修道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再也不愿回归世俗。

注释

峭壁:陡直的山崖。
幽岩:幽深的岩石地带。
往复:来回,往返。
希:稀少。
片云:少量的云朵。
孤月:单独的月亮。
经行:佛教用语,指绕佛行走,这里泛指行走修行。
宴坐:安静地打坐修行。
闲无事:没有俗务打扰。
乐道:以修道为乐。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三不归:比喻彻底脱离世俗,不再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乐道逍遥的生活状态。"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于深山之中的生活情境,那里的峭壁和幽岩交错重叠,时常有片云和孤月相伴。这种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孤独共存的氛围。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自然中漫步或安坐,心无旁骛,无任何世俗的牵挂。"乐道逍遥"指的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依托的自由自在生活方式,而"三不归"则是这种生活态度的极致表达,不再被凡尘俗务所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这样的意境与用词,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

自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 籍贯:湖州吴兴
  • 生卒年:741—821

相关古诗词

放少师行脚时颂

放汝南行入大津,碧潭深处养金鳞。

等闲莫与凡鱼伴,直透龙门便出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西施石诗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西施

云霞出没群峰外,鸥鸟浮沈一水间。

一自越兵齐振地,梦魂不到虎丘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当时计拙笑将军,何事安邦赖美人。

一自仙葩入吴国,从兹越国更无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