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二首(其一)

远俗何劳问,威名旧已孚。

百城方仰泽,一节遽还都。

圣主勤脩政,今年决破胡。

期公宁馈挽,注想在谋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即将赴任浙漕的宝文先生的敬意与期待。

首句“远俗何劳问”,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认为不必过多询问远方的风俗习惯,暗示宝文先生将前往的地方可能较为偏远或风俗独特,但这种差异并不需要特别关注或担忧。

“威名旧已孚”则赞扬了宝文先生的声望和威信,说明他在过去已经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这为他即将开始的新职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百城方仰泽,一节遽还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宝文先生的影响力和贡献。百城之民仰慕他的恩泽,而他却即将离开,返回京城。这里不仅体现了宝文先生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也流露出对他的不舍之情。

“圣主勤脩政,今年决破胡”表明了国家的治理情况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圣明的君主正在努力修明政事,而今年决定要彻底击败敌人(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展现了国家的决心和目标。

最后,“期公宁馈挽,注想在谋谟”表达了对宝文先生的期待和祝福。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的治理和军事行动出谋划策,同时也表达了对宝文先生的深切关怀和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赞美和期待的语气,既是对宝文先生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国家治理和军事行动的积极展望,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芮察院送□宝文赴浙漕二首(其二)

考卜川清旷,端居柰乐何。

风云一以便,岁月不胜多。

节传无淹驾,林园得屡过。

功名从迫逐,志业岂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挽梁文靖公二首(其一)

擢第初龙首,登庸再凤池。

心期讵温饱,身任必安危。

几岁调娱政,今年殄瘁诗。

恭惟衮敛意,不尽鉴亡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梁文靖公二首(其二)

疏宠无前比,腾章又夙心。

极知求士切,端为爱君深。

卤簿寒笳远,尘埃断藁侵。

空令杀公掾,衰涕满寒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周侍郎二首(其一)

德量推容物,才猷足济时。

阴功覃远徼,馀算饱雄师。

行李淹星岁,还乡感羽仪。

一朝成殄瘁,九牧共伤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