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次柳倅见寄”为题,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隐士形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道术的追求。
首句“是中空洞任天游”,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在空旷的天地间自由游走,不受任何束缚。接着,“去住飘然百不忧”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无论去留,心中皆无所忧虑,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哲学。
“黄独有苗师懒瓒,碧云无语继汤休”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比作黄独(一种植物)的苗师懒瓒和碧云,暗示诗人如同自然界的元素一样,与世无争,静默自处。这里“汤休”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隐士汤显祖或陶渊明,诗人通过这样的类比,表达了自己与古代高士同道的精神追求。
“才名如此分千里,道术相忘混九流”则揭示了诗人的才华与修为,他的名声远播千里,但内心却淡泊名利,不与世俗的纷扰相纠缠,达到了与世无争的境界。这里的“九流”泛指各种不同的学派或流派,诗人通过“道术相忘混九流”表达出自己超越了传统学派的界限,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最后,“寄得诗来乘月看,满身风露一庭秋”两句,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寄来的诗后,在月光下细细品味的情景。满身风露,一庭秋色,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道术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