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七)

经史何须万卷开,书多方朔反诙谐。

能言正恐迷难出,绝学方知进有阶。

角逐英雄都扫地,留传功业谩磨崖。

若无反照观心术,永堕诸尘万事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无需通读万卷经史,书中多角度反而幽默风趣。
能言善辩可能让人陷入迷惑难以自拔,真正的学问才明白进步需要阶梯。
昔日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消失,他们的功绩只能在石崖上空留下痕迹。
如果没有自我反省的心智修炼,就会永远沉沦于世俗,万事皆不顺遂。

注释

经史:古代的经书和史书。
诙谐:幽默、风趣。
能言:能言善辩。
迷难出:陷入迷惑难以自拔。
绝学:高深的学问。
进有阶:进步需要阶梯。
角逐:竞争。
扫地:消失、落败。
功业:功勋业绩。
谩磨崖:空留在石崖上。
反照:自我反省。
观心术:心智修炼。
永堕:永远沉沦。
诸尘:世俗。
万事乖:万事不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题为《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的第七首。诗人通过对读书、知识与智慧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并不在于阅读万卷经史,而是通过多角度思考和诙谐的方式理解,能够言说并不意味着就能避免迷惑,只有深入研习才能逐步提升。他批评了英雄争斗的短暂和功业的虚无,强调内在反思和心灵修养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没有自我反省,就会陷入纷扰,失去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质朴,寓含深意,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教诲的实践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六)

瓜满前畴菜满畦,赤松屋北寺居西。

不村不郭常安稳,非律非禅自整齐。

静见游鱼潭底乐,任从幽鸟叶间啼。

此心得趣知谁解,一月寒光印碧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五)

松林竹坞雨冥冥,对坐焚香一缕青。

扫壁静开摩诘象,研朱闲点太玄经。

愚痴我岂能无漏,警悟人皆诮不灵。

允愿凉风吹酗毒,要令举世得醒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四)

官不追求盗不窥,得闲终日闭荆扉。

有时斸圃趁春事,几度荷锄随月归。

酒里最思陶靖节,江边时忆谢玄晖。

自知此外无他障,一任萧然鬓发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三)

陋屋三间草盖成,四时兰菊荐芳馨。

但知后圃多栽橘,何必阳山独采苓。

破睡雪花茶满碗,慰怀春色酒盈瓶。

与人无怨亦无德,自觉长年心自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