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歌送崔副使屯田甘肃

汉家四叶当用武,南威百粤北平虏。

候月九天出旆旌,扬尘万里鸣鞞鼓。

斥境先辟新秦中,略地还临旧幕下。

王幕以南寇不来,边臣主议开河西。

兼符使者乘轺出,两道将军插羽齐。

筑堠列亭过谷蠡,建旄授节戍渠犁。

浑耶纳款壮边卫,大宛衔恩输国质。

天马效鸣上苑骖,眩人贡伎中军戏。

乌孙乞为塞外藩,单于长失右方臂。

河南五郡富且雄,控扼婼羌攘犬戎。

生儿十岁能骑马,选士千屯皆引弓。

远却匈奴深避帐,览威诸域毕承风。

葡萄移种入兰殿,苜蓿连阴接桂宫。

博望凿空要上赏,贰师善战启侯封。

武帝居然弘茂略,秦皇不得誇奇功。

原野萧条年代改,昔时亭障依然在。

崙头田官没草莱,密须征旅愁关垒。

天骄游猎蔽阴山,诱罕邀遮蟠瀚海。

丈夫报主兼立名,慷慨辞君塞上行。

属国应瞻都护节,居延再起受降城。

归来拜手见天子,成功元是一书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军事活动的宏大场面与深远影响。开篇“汉家四叶当用武”,赞颂了汉朝四代帝王的英武之气,预示着将有壮举发生。接着“南威百粤北平虏”一句,展现了对南方和北方敌人的征服与震慑。

“候月九天出旆旌,扬尘万里鸣鞞鼓”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景象,月夜旌旗飘扬,尘土飞扬,战鼓轰鸣,气势磅礴。随后“斥境先辟新秦中,略地还临旧幕下”描述了开辟新领土,深入敌后的情景。

“王幕以南寇不来,边臣主议开河西”表明了边境安全与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兼符使者乘轺出,两道将军插羽齐”则展示了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协调一致。

“筑堠列亭过谷蠡,建旄授节戍渠犁”描绘了边防设施的建设与军队部署。“浑耶纳款壮边卫,大宛衔恩输国质”表现了少数民族的归顺与贡献。“天马效鸣上苑骖,眩人贡伎中军戏”则体现了文化与外交的交流。

“乌孙乞为塞外藩,单于长失右方臂”描述了乌孙等国的请求与匈奴势力的削弱。“河南五郡富且雄,控扼婼羌攘犬戎”展示了边疆地区的繁荣与防御力量。“生儿十岁能骑马,选士千屯皆引弓”强调了军事训练与人才培养。

“远却匈奴深避帐,览威诸域毕承风”展现了对匈奴的远征与征服。“葡萄移种入兰殿,苜蓿连阴接桂宫”描绘了农业与文化的传播。“博望凿空要上赏,贰师善战启侯封”赞扬了历史上的开拓者与将领。

“武帝居然弘茂略,秦皇不得誇奇功”对比了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功绩。“原野萧条年代改,昔时亭障依然在”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崙头田官没草莱,密须征旅愁关垒”描绘了边疆的艰苦与士兵的辛劳。

“天骄游猎蔽阴山,诱罕邀遮蟠瀚海”展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军事威胁。“丈夫报主兼立名,慷慨辞君塞上行”表达了军人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属国应瞻都护节,居延再起受降城”描绘了边疆的和平与重建。“归来拜手见天子,成功元是一书生”赞扬了文臣武将的贡献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展现了明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军事、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的盛况与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与边疆安全的深刻关注与赞美。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从军行送陈中丞出塞

汉家关塞尽黄云,置垒张亭迥不分。

乘月长遮夺朔地,防秋未解戍边军。

征戍年年长城下,旗旐纷纷大朔野。

边骑朝腾万里昏,燧烟夕起群峰赭。

玄漠警急传消息,单于屯在居胥北。

飒沓风翻瀚海波,阴沉雪晦天山色。

檄书插羽疾流星,将军膏剑事戎行。

芒动九斿新拜将,符飞五道遍徵兵。

宣威校猎长杨馆,劳率亲临细柳营。

六郡良家善骑射,三河侠少本忘生。

鸣笳遥向金微道,蹀马誓贪铁勒铭。

游击更番骠骑伍,奇邀偏领轻车部。

武阳壮岁惯杀人,去病辞家专报主。

七尺湛卢勒宿挥,千重渠答杂沙注。

左贤诸落发乌孙,前军转战越楼兰。

蛇蟠结阵祲氛黑,虎哮合围日晕寒。

一生酬遇便轻敌,百死树勋不避难。

陇水分愁昼夜咽,乡心尽望关山月。

煮糜时斧黑河冰,卧毳尚溅朱轮血。

狼塞萧条芦管悲,鸾闺迢递帛书绝。

军中苦乐只自知,戎衣第问所从谁。

天子忧勤思振旅,丈人行险用贞师。

旄头蚀应平戎日,燕颔封当破敌时。

但决帏中千里胜,不妨代北六月归。

形式: 古风

潞河客舍别蔡刑部道卿

问子留京者,胡亦戒遄征。

告言将辞汝,恨恨难为情。

亦知终远别,且复稍同行。

行行并马遵长路,两两开襟叙衷素。

日上将中不自知,陇危却下无傍顾。

祇疑郊苑共遨游,远探幽,始一休。

神爽翻思是送别,垂鞭不语但含愁。

愁来心乱不能守,见说能消惟有酒。

脱衣暂就黄公垆,卸却金鞍系高柳。

纷纭吐论各输心,偏袒狂呼齐拍手。

海上三山不足求,人间万事宁复有。

逸兴空多苦量微,玉壶小酌持半卮。

强饮难成千日醉,离歌又动两岐悲。

风尘讵料几时合,只得相宽言暂别。

举袖未分泪已零,登车欲去神俱越。

人生聚散比浮萍,萍叶犹看结蒂游。

岂谓平生吾与子,尽逢风漂与波流。

大道傍边杨柳垂,何人送客不攀枝。

愁丝惨叶堪沾袂,去后依然风任吹。

愿子贞心勿如此,芳盟常保岁寒期。

形式: 古风

鸣雁篇

寒空历历夜星稀,旅雁酸嘶何处归。

霜清露白闻声急,河广江上恨力微。

本谓候时依煖去,何言中路失群飞。

群飞超忽关山迥,祗抱离心独耿耿。

每向天边泣字文,却从月下疑弓影。

孤鸣如和陇头唫,单栖不殊泽畔醒。

迁客飘摇靡定居,麃麃雨雪赋其虚。

此时遥听人何似,避地翻伤鸟不如。

回首瑶池霄汉傍,颉颃玉羽泛清凉。

南北欲知悲喜地,但看风失与云翔。

形式: 古风

听琴篇

昔传子春技,弹丝圣入耳。

一曲作人情,七弦发妙理。

美人携琴升我床,闲心敏手亦如此。

弄奇赴会若有神,朱绳玉轸临风倚。

始作怀沙纵九歌,却调哀郢伤千里。

卑张应节发清商,促越更趋引流徵。

楚水看流㩎指间,江风忽奏挥弦里。

栖鸟知声中夜翔,潜鱼激响凌波起。

四郊陨叶纷纷下,浮云辞天月在野。

瑶徽半拂复中操,宫声少间羽声写。

山鬼依微薜荔裳,宓妃窈窕螭蜺驾。

旧闻骚些已潸潸,对此离忧遂不堪。

本听幽音容易感,复兼放迹自曾谙。

姱志千秋同夏沔,愁心一夕到湘潭。

恨恨怀荃零泪雨,沾襟不为雍门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