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雪寻梅树,馀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小雪纷飞的冬日里,独自漫步于荒废之地,寻觅残存的梅树和尚未凋零的菊花。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欲雪寻梅树,馀霜殢菊枝" 二句,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冬日景致。雪花未能完全覆盖大地,只是在梅树和菊花上留下了几缕,这种描写既显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也透露出一种淡雅孤寂的情怀。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急迫。梅花常被赋予高洁独立的象征意义,然而在这里,它们开得过晚,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匆忙和物事的无常。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此两句则是诗人对个人境遇的一种写照。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贫穷、寒冷乃至于安全隐忧的深刻体验,这些都是他长久以来的生活常态。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最后两句,则是对文学传统的一种致敬和自我定位。少陵即指唐代诗人杜甫,他的情怀和风格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浣花" 指的是南朝宋玉的《浣花诗》,这也显示了诗人对于前贤文学成就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个人感受与历史文化记忆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乾坤今古事,尽在倚栏间。
初上似登塔,忽高都见山。
醉眸天共远,吟思暮忘还。
城市如岩壑,谁能共此閒。
春尽雨还雨,山寒云更云。
昼常无日色,夜不见星文。
蜂起此狂贼,马来皆劲军。
尅期可平尽,玉石恐难分。
眇忽微茫一入思,穿天匝地遍垓维。
残秋夜静山深处,孤客灯昏酒醒时。
自宝此身方有寿,不穷我辈更无诗。
少陵同谷七歌在,每一歌之泪欲垂。
孤灯独榻夜难晨,秋气初寒展转频。
每怪未尝成梦寐,自怜何苦费精神。
非关世事兼身事,欲学贤人与圣人。
更著冰霜当七十,向来虚费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