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

旷绝无人境,超然乃真游。

如何许世俗,踏破苍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迹盖偶尔,雨罢云亦收。

层峦拥肺腑,修干骞龙虬。

巉岩近恐坠,窈窕翠欲流。

标指谅非月,索剑宁刻舟。

倚杖听松风,聊为信宿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在这空旷无人的境地,超脱世俗的旅行才是真实的体验。
如何能忍受尘世纷扰,踏过青苔的幽深小径。
我理解高僧的心境,如明月映照千江,秋意深深。
显现踪迹或许只是偶然,雨后云散,一切归于平静。
层层山峦仿佛拥抱肺腑,挺拔的树干如龙蛇盘旋。
陡峭的岩石近在眼前,仿佛会让人失足坠落,翠绿的景色流淌入眼。
指引的手势并非指向月亮,寻找剑的寓言怎能刻舟求剑。
倚杖倾听松林风声,暂且停留,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注释

旷绝:空旷无人。
超然:超脱世俗。
世俗:尘世纷扰。
踏破:踏过。
大士:高僧。
月印:明月映照。
示迹:显现踪迹。
雨罢:雨后。
层峦:层层山峦。
骞龙虬:挺拔如龙蛇。
巉岩:陡峭的岩石。
窈窕:幽深。
谅非:并非。
索剑:寻找剑。
倚杖:倚靠手杖。
信宿:暂住一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开篇"旷绝无人境,超然乃真游"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独立高处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紧接着"如何许世俗,踏破苍苔幽"则是对那些被世俗羁绊的人发出的一种慨叹和挑战,诗人不愿意自己的脚步被尘世所牵绊。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显示了诗人对于品格高尚之人的理解,他们的心灵如同明月一般,映照在广阔的江河之上,体现了一种清晰和深远。"示迹盖偶尔,雨罢云亦收"则表达了一种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不刻意彰显自己的踪迹,顺应自然的变化。

接下来的几句"层峦拥肺腑,修干骞龙虬。巉岩近恐坠,窈窕翠欲流"通过对山石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壮丽和坚毅,以及面对险峻自然时的勇气和敬畏之情。

"标指谅非月,索剑宁刻舟"中,诗人用剑比喻自己的心志,如同要在船上留下痕迹一般,表达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最后"倚杖听松风,聊为信宿留"则是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理想。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饮张仁甫家探韵得玉字

数日及中秋,迎月试新醁。

清晖困屏翳,顽阴费驱逐。

广座迷樽俎,高堂费灯烛。

未用恤一眚,何妨纵百沃。

见人如见月,张家呼小玉。

形式: 古风

乌栖曲

黄河吹风暗平川,东流之水清且澜。

明月不如长年好,照我离离满秋前。

明年此夜月还明,我是荆江云水人。

劝君莫唱乌栖曲,千古悲凉鬼神哭。

形式: 乐府曲辞

云岩

枞阳之阳羌庐峰,千岩万壑云濛濛。

仙人往往游其中,安期羡门乔与松。

天或使之为扃封,咫尺象外不可通。

我昔杖履秋将穷,洞宫萧森还遽匆。

至今魂梦江南东,闻君斸石苍崖穹。

下燕众客幽襟同,君真庶几羌俗翁。

作诗疾驱勤仆僮,斩薙荟蔚烦祝融。

木章竹个群巅空,要使恢廓无蔽蒙。

指麾八极呼云风,坐与九江争俊雄。

当有骑鹤来遐冲,与君论道如崆峒。

去之勿疑求大功,慎勿顾此杉楠枫。

形式: 古风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其二)

先生饮至和,尺宅如鉴光。

馀力暨酒醴,百瓮春朝阳。

洗我朱墨尘,凌风龟鹤肠。

醉乡更饱历,歧路久已荒。

休吏闭斋阁,三盏通真梁。

到处百虑息,其俗如陶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