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释函可的《春雨》描绘了春天多变的天气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感悟。首句“春日无不可”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但接下来的“倏忽易晴阴”则揭示了春雨的突然性。诗人通过“春晴送远目”和“春阴生静深”展现了春雨后景色的变化,晴天时视野开阔,阴天则营造出静谧深远的氛围。
在室内,诗人“垂帘据半榻”,隔绝外界的纷扰,静静地阅读,只有“残卷落枕头”的细微动作,以及“默默横素琴”的闲适。檐头滴水声“檐霤发奇响”,试图洗涤心灵的尘埃,而“风铃湿不鸣”则增添了静谧。鸟儿也因雨停而栖息于高林,四周环境愈发寂静。
诗人的心境随着自然的变化而起伏,“耳目乃森肃,今古同幽寻”,感叹古今人事的相似与幽深。内心深处的吟唱,古木的清音相和,雨后的宁静让诗人“悠然获我心”。他意识到,自己的心境并非完全受外界影响,而是能从万物中体验悲欣。
最后,诗人起身寻找无定所的“微云散遥岑”,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暗示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探寻。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生活画面,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