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
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
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
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移床至林边,环境清幽,心境宁静。"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一句中,“岸帻”指的是靠近水边的地方,“藜杖”则是老年人使用的手杖,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年迈体弱,需要依靠手杖行动。"移床傍晚林"表明诗人选择在傍晚时分将自己的卧榻搬到林边,是为了寻求一种宁静与孤独。
“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身心状态。"形骸"指的是身体的疲惫不堪,而"犹是累"则说明这种疲惫感依旧存在。这两句表明尽管诗人已经到了林边寻求宁静,但内心的烦躁与外界的干扰仍然无法完全摆脱。
“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写的是远处的景象。"望外浮云薄"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远方天际飘渺的云朵,而"凉生古汲深"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感受,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古老的水井旁边产生的清凉感觉,这里的“古汲”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沧桑。
最后两句,“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哀伤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自怜"意味着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感受到一种哀伤,而"多懒僻"则说明这种哀伤来自于他对自己性格中的孤僻所产生的理解。"尘色闷孤琴"则是对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种比较,"尘色"指的是尘世间的喧嚣,而"闷"则是一种情感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不弹琴而导致的凄凉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孤独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选择中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感。
不详
影暗才分竹,烟低正满檐。
雨斜侵药裹,风过乱书签。
篆灭香犹在,尘昏砚未添。
静中时有兴,著论不为潜。
东郊日日唤春催,得意晴天浩荡来。
病客强因寒食起,新花不为老人开。
尘埃边叟抛书卧,鼓吹山翁倒载回。
欲问湖光几时净,试容扶杖独徘徊。
锦乱筠遗箨,青浮水结衣。
乳鸠呼却逐,斗雀堕还飞。
客过残樽在,年侵冷食稀。
去年今日意,渡峡雨霏霏。
晓路髯翁已我先,清时有味独君偏。
柳深门掩径未扫,花落鸟啼人尚眠。
颠倒著衣惊应客,咄嗟解榻遽张筵。
云开日影斜阊阖,怅望归程急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