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烈女诗

劲松无脆枝,古井有清源。

请看贞烈性,生傍孤竹根。

周家黄英女,自小字汤门。

婉转孤雏身,依倚北堂萱。

北堂本寡鹄,母以女而存。

艰难冰蘖余,习闻礼义言。

农家虽不学,志节固所敦。

纺织有本业,木棉弹以弴。

一朝急弦绝,霹雳过耳喧。

惊弓犹著手,失箸已离魂。

有泪不敢弹,泣声暗自吞。

许身为汤妇,本图事苹蘩。

奈何虚合姓,十八未成婚。

岂不念庭闱,劬劳寡母恩。

爱缘恐难割,世事多覆翻。

决计从地下,舍生脱笼樊。

衔哀辞故阁,披发叫重阍。

嗟哉古风烈,乃在兹山村。

千秋忠孝愚,此心要可原。

仓猝苟不断,进退皆纷烦。

可死可无死,兹事难共论。

妇人守专一,纲常于以尊。

朝廷有旌典,大义昭乾坤。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周烈女的女子,其形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忠诚。诗中通过“劲松”、“古井”的比喻,象征了周烈女的坚贞不屈和纯洁无瑕的品质。她如同孤竹根旁的劲松,不畏艰难,保持自我;又如古井之水,清澈而永恒。

诗中提到周烈女自小便被赋予“汤门”之名,暗示她从小便受到礼义熏陶,即便出身农家,也坚守着内心的志向与节操。她的纺织技艺,以及对木棉的处理,不仅体现了她的勤劳,也预示了她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应对能力。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而剧烈,如同“霹雳过耳喧”,让周烈女措手不及。她虽然内心充满恐惧与悲伤,却选择了坚强,即使在“失箸已离魂”的瞬间,她依然保持着对家庭的责任感,没有轻易落泪,而是将痛苦深藏心底。

诗中特别强调了周烈女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她为了遵循传统礼教,选择牺牲个人幸福,成为汤氏之妻的决心。尽管她最终未能实现与丈夫的婚姻,但她的行为体现了对“忠孝愚”的坚持,这种精神在“兹山村”得以彰显。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周烈女行为的敬仰与理解,认为她的选择虽然复杂,但在道德与伦理的层面上是值得尊重的。朝廷的表彰与大义的昭示,进一步强化了对这种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烈女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展现出的高尚情操与道德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与价值的期待与评价。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胡孝子诗

古云求孝作忠臣,必有割股庐墓人。

庸行不奇奇乃显,至性因此失其真。

性真独有胡孝子,肫诚一念在毛里。

三年苫块礼则然,终身孺慕常如此。

孝子自幼能通经,何难拾芥取紫青。

只为晨昏不忍隔,甘辞衿绂守门庭。

一朝风木嗟何及,怅望空闱傍幽宅。

犹恨泉壤不相随,空山夜夜闻呜泣。

礼虽有限哀无穷,子道谁云自此终。

忍把虚名动当世,转将深挚负苦衷。

吁嗟乎,愚妇痴儿安解事,轻生亏体无不至。

风俗日薄益好奇,误人还是名一字。

君不见,曾闵之孝重圣门,生事葬祭求其原。

朝廷自昔无旌奖,里巷当时泯间言。

从来忠孝愚人有,岩穴韬光自不朽。

谁似高风孝子胡,如此读书可无负。

形式: 古风

百花洲石公祠

百年灵气拥芳洲,共起新祠祀故侯。

好借亭台传韵事,最宜苹藻近清流。

花间堕泪空谈往,柳外行春旧纪游。

曾向明湖拜遗址,心香一瓣为公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符雪樵孝廉将之楚南,顺道过访,出近作并赠诗留别,即题以赠行(其一)

研席论交二十年,风萍聚散两茫然。

相看诗律随人老,转觉毫锋较昔圆。

旧梦明湖前度客,新游楚水此行仙。

锦囊自吐如虹气,并作衡云欲上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符雪樵孝廉将之楚南,顺道过访,出近作并赠诗留别,即题以赠行(其二)

金风浩浩洞庭秋,磊落襟怀称壮游。

兰芷有情才子近,江湖此志古人求。

共期东野和声出,且喜南皮雅韵酬。

从此吟情应更远,登高正上岳阳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