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子平的隐士形象,他拒绝了多次征召,心志坚定地选择了隐居生活。子平的生活简朴而充实,他不为物质所困,乐于接受朋友的馈赠,满足于基本所需之余还有余裕。他研读《易经》,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认为世间万物如同过客,贫富、贵贱皆是虚妄。他将婚姻大事视为人生必经之程,之后便不再为家庭事务所累。
子平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放纵自然,享受彼此的陪伴。他足迹遍及五岳,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被记录在简册之中,成为后世的典范。整首诗通过子平的隐逸生活,展现了对自由、淡泊名利以及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