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

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泛雪艇,摇冰枻。

溪馆静,村扉闭。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

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

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如画的图景,开篇即以“洞府瑶池”、“桃红满地”展现了一个宛在人间却似天上之景的美丽场景。诗人借问江海何以清绝而又弃之,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风道骨。

接着,“仙境常如二三月”进一步强调了这片仙境的永恒与宁静,而“此花不受春风醉”则突出了这仙花的独特之处,它不为凡间春风所动,显得格外清醒。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致被世俗之人破坏的感慨。而后文中的“泛雪艇,摇冰枻。溪馆静,村扉闭”等句,更增添了一种寂寞与孤清的意境。

“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则是对这仙花奇异香气的细腻描写,它在严冬之中仍然散发出清冽宜人的香气。诗人通过“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表达了自己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脱。

最后,“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尘世琐事的淡然,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这仙境之中,也难免有凡间的情感牵挂,但诗人的笑容却显得那么自在和从容。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雨中再赋牡丹

云绕花屏,天横练带,画堂三月初三。

斜风细雨,罗幕护轻寒。

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烧红烛,吞星□日,光射九霞冠。

仙宫,深几许,黄莺问道,紫燕窥帘。

似太真姊妹,半醒微酣。

须信生来富贵,何曾在、草舍茅庵。

皇州近,扁舟载去,春色冠东南。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寿金黄州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

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

须知道,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

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

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鹊桥仙(其一)书所作词后

柳塘居处,方壶道号,汪姓莘名耕字。

欲将丹药点凡花,教都做、水仙无计。

家中安石,村中居易,总是一场游戏。

曲终金石满吾庐,争奈少、柳家风味。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二)欲雪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