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其七)

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须活荐。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翻译

深潭看不见底,龙也不再显现,想要亲眼见到龙,必须亲自献上活祭品。
不要学那些只会空谈的人,就像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失去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懂得随机应变,就像手中的盏子突然掉落,楪子碎裂成七片。

注释

潭:深水潭。
龙:神话中的神龙。
活荐:活祭品。
承虚接响人:空谈之人。
守株待兔:固守旧法,期待意外收获。
亡机变:失去灵活变通。
盏子:古代盛酒或茶的器皿。
楪子:一种类似碟子的器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宗演的《颂古十七首》之七。诗中以龙潭和龙的隐现为象征,强调实践与悟性的结合。"潭不见,龙不现"暗示修行者需要亲自体验和领悟,而非仅凭理论或空想。“须活荐”意指要活用智慧,亲身实践,而非仅仅接受教诲。诗人批评那些像“承虚接响人”一样,只停留在表面理解或期待偶然机遇的人,他们会如同“守株待兔”,失去灵活应变的能力。

“知机变”进一步强调了对时机和变化的敏锐把握,而“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形象地比喻机变的重要性,说明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需要灵活应对,才能避免破碎。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鼓励修行者积极实践,灵活应变,而非坐等机会。

收录诗词(51)

释宗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十七首(其五)

一按牛吃草,一与贼过梯。

早知灯是火,饭热也多时。

形式: 偈颂

颂古十七首(其四)

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

孝子尽情宣说了,槃山无处可遮藏。

藏不得,堪与人天为轨则。

形式: 偈颂

题石勒王见佛图澄画像

立地成佛杀人汉,握节当胸更问谁。

莫怪阿师佯瞌睡,要渠回首自知非。

形式: 七言绝句

偈颂三十二首(其九)

凡圣体真,犹存见隔。见存即凡,情亡即佛。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