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一)

东风雨与俱,西风雨不作。

始秋遂改度,览变未为错。

黄华晚逾静,过蝶来相索。

穷途方两遇,众木亦纷落。

淹然沆瀣心,负此偏反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东风和雨一起吹来,西边却没有风雨降临。
初秋时节,气候发生了改变,观察这些变化并没有错。
黄色的菊花在傍晚显得更加宁静,飞过的蝴蝶前来寻找。
在困厄的道路上,我们不期而遇,众多树木也开始纷纷落叶。
我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中,却对这种偏离常态的情况感到困惑。

注释

东风:春风。
雨:雨水。
俱:一起。
西风:西边的风。
作:出现。
始秋:初秋。
遂:于是。
改度:改变气候。
览变:观察变化。
错:错误。
黄华:黄色的菊花。
晚逾静:傍晚更显宁静。
过:经过。
相索:寻找。
穷途:困厄的道路。
方:正。
两遇:不期而遇。
众木:众多树木。
淹然:深沉的样子。
沆瀣:形容心境清澈。
负:承担,感到。
偏反:偏离常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观察和感受。首句“东风雨与俱”,形象地写出秋季到来时风雨相伴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转换。次句“西风雨不作”,对比先前的风雨,暗示西部地区天气相对平静。

“始秋遂改度”表达了诗人对时节变迁的认可,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无须忧虑。接下来,“览变未为错”进一步强调变化是正常的,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困惑或错误。

“黄华晚逾静”描绘了菊花在秋风中静静地开放,显得更加宁静而淡雅。蝴蝶飞来寻找花香,这一细节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穷途方两遇”可能暗指诗人身处困境,却在此时遇见了秋天的美景,寓意在逆境中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淹然沆瀣心,负此偏反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感慨,他以宽广的心胸接纳这些变化,即使面对人生的起伏,也能保持豁达的态度,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偏离自己的本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竺甥秀

恭惟吾外祖,盛德表一乡。

身都云南瑞,一母十郎娘。

吾母实居长,钟爱非寻常。

择婿流俗外,眼高意见长。

岂无富豪子,熟视不得当。

吾父本儒家,诗礼夙自将。

乃以吾母妻,相期早腾骧。

谁知古罍洗,不入盆盎场。

回溯外祖心,终老弗能忘。

膝閒出苦语,此心汝其偿。

饮泣何敢受,负山类蚊虻。

二十一年閒,母没父亦亡。

我发既种种,杏园仅沾芳。

著鞭幸有路,盖与忽仆僵。

前言空在耳,欲报天茫茫。

吾婿在吾前,吾子罗吾旁。

努力各努力,世道须明昌。

听之勿藐藐,方来那可量。

庶几未了事,发为前人光。

形式: 古风

送前人之董氏馆

雪溪公子清于冰,与人心事秋月明。

黄尘满目分不入,却向嵩曲寻幽盟。

山之趾,水之裔,花柳之时风月夜。

避喧何必武陵源,得閒便是羲皇世。

俗情诩诩有伪真,道义之交无故新。

我今年已八十一,君今亦是半百人。

日日聚首能几日,况我残阳出入息。

闻君束书将有行,万里弱水在咫尺。

相望怨被浮云妨,有梦难托清风将。

岂是临分语太苦,此味昔我实备尝。

一杯一杯莫辞劝,此酒中间胶漆酽。

记得希夷一语不,优好之所勿久恋。

形式: 古风

送春醉吟

三月二十有一日,絮云弄日风力薄。

家人报我明日夏,草草杯盘软春脚。

世人心眼最无常,景物流禅争顷刻。

南风一转垂青阴,回首芳尘是陈迹。

天公好事亦世情,约束花神呈未著。

放开酴醾紫心香,安排芍药无留发。

流莺调笙舌尚存,倦蝶依然舞还拍。

杜鹃无知只催归,何物恶声谁听著。

不妨长筵达诘旦,饯旧迎新两无怍。

傍观笑我八十翁,翁亦自知身是客。

安问家无担石储,时节犹自沈沈酌。

我闻此语三叹息,酒边寄耳非莫逆。

杜老忧怀醒时多,谁道醉狂放吟如李白。

形式: 古风

送洵之越

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

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

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

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

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

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

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

虽非本色□慕羡,然亦馀兴相迎逢。

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

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

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

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