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不睡(其二)

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

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

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时无忧无虑,年老后却容易忧虑,春光中的莺花转瞬即逝。
尽管追求清静空灵,但贫穷和释然的道理我仍未完全理解,情感思绪难以像孔子那样深沉周全。
偶尔借酒浇愁,屋檐下的温暖暂时驱散了白发带来的忧郁,只是怕镜子映出衰老的容颜让我羞愧。
又有谁知道,这大自然的一点点恩赐,不会随人生的浮沉而决定去留。

注释

无欢:无忧无虑。
易愁:容易忧虑。
聃释:指道家思想,老子(聃)和释迦牟尼(释)。
孔周:指孔子的深思熟虑。
檐送暖:屋檐下的温暖。
镜包羞:镜子映出衰老的容颜让人羞愧。
天然物:大自然的恩赐。
浮生:人生的浮沉,指世事的变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夜雨不睡(其二)》,虽然题目中没有给出诗句内容,但从标题“夜雨不睡”可以推测,这是一首描绘夜晚雨声扰人无法入眠的诗。诗人以个人心境为线索,通过“少日无欢老易愁”表达年轻时的失意和年老后的忧虑,感叹时光易逝,春光不再。“莺花过眼一春休”形象地写出春天美景转瞬即逝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借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的哲学思想,试图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清虚未解穷聃释,情思谁能更孔周”,表明他对道家的清净无为和儒家的情感伦理仍有所困惑,难以完全放下。

“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颜惟恐镜包羞”两句,诗人借酒浇愁,又担心岁月催人老,镜子中的容颜让他感到羞愧。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己外貌变化的敏感。

最后,诗人以“争知一点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作结,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思考,暗示即使面对生活的起伏,他也希望能保持一份天然的本真,不随世俗浮沉,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奉题蜀邸五云西岷峨保障

西望岷峨天一方,谁教地险绝遐荒。

皇风已喜浑无外,国势那须别有疆。

黄鹤盘空飞不过,金牛拔地去何长。

汉庭四海皆臣妾,一曲歌风未忍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林治中近有捕虎之役调以拙诗

豺狼当道实堪嗔,就乳于菟笑楚臣。

冯妇下车宜众说,将军射石见心真。

渡河应避冯河勇,搏兽终归舞兽仁。

他日朕虞须命益,九官济济定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其二)

晓色窥林半淡浓,乱鸦飞去水漫空。

山横孤雾残霞外,秋在微云疏雨中。

官事却能成胜赏,诗坛端可策新功。

吴侬浪说西湖景,蓬观今逢苏长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其一)

踏尽红尘挹翠峦,江湖清梦入雕鞍。

濛濛薄雾浑疑雨,恻恻疏风不是寒。

野菊频催花事早,老枫初试叶声乾。

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学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