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园驿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

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

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

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使者的车马遥远地到达天边,旅馆的逗留让我感叹时光的流逝。
满头白发还攀附着台阶边的树木,青翠枝条却让墙头的花朵独自开放。
悲伤时只见金城的柳树,醉酒后曾乘着海客的木筏。
想要询问过去的游历何处,只有傍晚的烟雾在水面升起,夕阳沉入沙洲。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
候馆:古代供行人休息的旅舍。
迁延:拖延,停留。
岁华:岁月。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砌树:台阶旁的树木。
过:越过,这里指让过。
墙花:墙头的花朵。
金城:泛指坚固的城池,也可能指具体的地名。
柳:象征离别和思念。
海客:海上来的客人,可能指船夫或旅行者。
槎:木筏。
昔游:过去的游历。
无处所:找不到踪迹。
晚烟:傍晚的炊烟。
生水:水面升起的雾气。
沈沙:沉入沙中,指落日下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耕园驿》,描绘了使者远行至边陲驿站的情景。首句"使轺迢递到天涯",写使者行程遥远,仿佛到达了天地尽头,展现出旅途的艰辛和漫长。次句"候馆迁延感岁华",在迁延不绝的等待中,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第三句"白发却攀临砌树",诗人借白发攀附于台阶之树,寓示自己年华老去,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青条犹放过墙花"则以青条轻盈越过墙头,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与白发形成对比,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悲来唯见金城柳",诗人触景生情,看到金城边塞的柳树,更添离别之悲。"醉后曾乘海客槎",回忆起曾经酒醉时乘坐海客的木筏,可能暗示着对往昔豪情的追忆。

最后两句"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诗人感慨过去游历之地已无从寻觅,只有傍晚的烟雾、水面和沉入沙中的夕阳,构成了一幅寂寥而苍茫的画面,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耕园驿佛桑花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于人。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暮春登南门

丽谯高倚晚天霞,满目平皋尽物华。

千曲胡笳催鼓答,三重湘酎倩旗誇。

连江急雨送归燕,拂地轻风移落花。

强倚栏干还自问,此情何处是边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读离骚经

莫怪灵均恋楚滨,可能臣子外君亲。

精心独去珠无颣,飞语潜来箭有神。

宋玉招魂推意远,扬雄流涕掩书频。

江边自是修门路,嗟苦先生陨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宿延平津

鸣籁萧森万木声,浓岚环合乱峰青。

楼台矗处双溪会,雷电交时一剑灵。

晓市人烟披霁旭,夜潭渔火斗寒星。

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在画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