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制刻漏前挈壶王君渊

蛩吟秋方来,鹤鸣夜参半。

山中无历日,荣悴知节换。

王君太多事,丝杪察昏旦。

辛苦穷河源,把彼注罂罐。

线溜来不停,会见白石烂。

旁有减水壶,节水使之缓。

傥无乘除法,巧历安得算。

反求诸吾身,自有子午观。

百刻呼吸调,勿使魂去干。

冤哉张寿王,课最密于汉。

信史不足徵,徒兴千载叹。

抱筹付木仙,试判此公案。

形式: 古风

翻译

蟋蟀在秋天开始鸣叫,鹤在半夜也发出叫声。
山中没有日历,植物的繁荣枯萎标志着季节的变换。
王君事务繁多,连细微的时间变化都能察觉。
他辛苦探索源头,用尽心思测量点滴时间。
时间如线不断流逝,直到石头被磨损成白色。
旁边有个减水壶,用来减慢水流速度。
如果没有计算方法,复杂的历法如何推算得出?
反过来审视自己,就能理解时间的规律。
每刻呼吸都要均匀,不让灵魂过于疲惫。
可怜的张寿王,他的考核在汉代最为密集。
真实的史书不足以证明,只能引发千年来的叹息。
我将计策交给木仙,让它来评判这个难题。

注释

蛩吟:蟋蟀鸣叫。
秋方来:秋季刚开始。
鹤鸣:鹤的叫声。
夜参半:半夜时分。
山中无历日:山中无日历。
荣悴:植物生长和凋零。
王君:某位君主。
丝杪:细微之处。
辛苦:辛劳。
河源:时间的源头。
注罂罐:测量点滴时间的器具。
线溜:时间如线。
白石烂:石头磨损变白。
减水壶:控制水流速度的工具。
乘除法:计算方法。
巧历:精巧的历法。
子午观:对时间规律的理解。
百刻:古代计时单位。
干:枯竭,疲惫。
张寿王:历史人物。
课最密:考核最频繁。
信史:可靠的历史。
徒:空,白白地。
抱筹付木仙:将计策托付给木仙。
公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王君渊的勤勉和节俭。开篇即以蛩鸣、鹤唳点明季节,随后山中无历日,荣枯交替,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接着写及王君太多事,丝毫不懈怠,每天清晨都在察看政务。诗人继续描绘王君辛苦地观察河源,把水注入漏壶之中,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珍视和节约。

线溜来不停,会见白石烂,是用来形容水流不断,如同白石般光滑。旁有减水壶,节水使之缓,进一步展示了王君渊对待时间的态度,即便是使用器物,也要精打细算,不可浪费。

傥无乘除法,巧历安得算,是说如果没有特殊的方法来计算时间,那么又怎么能够准确地掌握呢?反求诸吾身,自有子午观,表明诗人对王君渊这种态度的赞赏,认为他能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判断时间的方式。

百刻呼吸调,勿使魂去干,是劝告自己要调整呼吸,使精神不至耗散。冤哉张寿王,课最密于汉,信史不足徵,徒兴千载叹,是说历史上的张寿王也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但即便如此,他的故事也无法从历史中找到足够的证据,只能让人感慨。

最后,抱筌付木仙,试判此公案,是诗人将自己比作抱着竹简的仙人,试图去评判这位王君渊的一生。这不仅是对王君渊个人的赞颂,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古代士大夫节俭自律、勤勉工作的理念认同。

收录诗词(6)

许景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店青辟户,春船绿涨篙。

形式: 押[豪]韵

陶隐居丹室

金鸾乱旧直,鹤驾脱尘氛。

真隐虽高世,嘉谋亦相君。

石坛移晓月,丹灶覆寒云。

瑟瑟松风在,时人自不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乐府(其一)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

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秋斋即事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