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诗人与朋友们一同游览峒山的景象。开篇“四郊无处不关愁,犹有祇园物外幽”两句,以“愁”字开头,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随后转折至“祇园物外幽”,点出了一处远离尘嚣、静谧美好的所在。接下来的“问竹不辞芳草远,看山聊为白云留”两句,通过“问竹”、“看山”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远方景色的好奇探索。
“清溪过雨泉相应,古木逢春翠欲流”描绘了雨后山间清溪潺潺,泉水与溪水相应成趣的生动画面,以及古木在春日里焕发新生,绿意盎然的景象。“不信东风限南北,又闻归雁渡沧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季节更替和生命循环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