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说法雄音敌海潮,一栖京寺叶频凋。
水田三事衣将敝,香积多年饭顿销。
忽忆虎丘飞梦到,更闻莲社寄书招。
好传祖印归南土,莫遣宗风渐寂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名为《送僧归苏州》。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说法雄音敌海潮"一句,以宏大的佛法声容比喻大海的潮水,形象地表达了佛法的力量和广泛的影响。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僧侣宗教修为的赞赏之情。
接着,"一栖京寺叶频凋"描绘了一种秋意浓厚的景象,通过寺院中落叶的景致,传达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慨。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僧侣即将离开的心情,或许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水田三事衣将敝,香积多年饭顿销"则是从生活琐事中描绘出僧人的清贫与自给自足。"水田三事"可能指的是农耕、织造和读书,这些都是古代僧侣日常的修行活动。"衣将敝"暗示了他们的简朴生活,而"香积多年饭顿销"则表明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蕴含着长时间的精心准备。
诗歌的后半部分,"忽忆虎丘飞梦到,更闻莲社寄书招",则是诗人对僧侣所持有的记忆和期待之情。"虎丘"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也许与佛教修行有关;而"莲社"则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或组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的离去感到突然,同时也希望保持联络。
最后,"好传祖印归南土,莫遣宗风渐寂寥"是对僧侣的鼓励和期望。"好传祖印"可能指的是希望僧侣能够继续传承佛法的精神印记;而"莫遣宗风渐寂寥"则是在祈愿僧侣回到南方故土后,能保持并发扬佛教的正统风范,不要让它逐渐消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法和僧侣生活的尊重,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朋友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并传承其精神理念的美好愿望。
不详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中林宴坐赤髭繁,水月禅心出世间。
说法音同海潮震,随缘身比岳云閒。
曹溪嫡嗣多参见,碧落仙卿遍往还。
归去旧房秋色晚,涧松枝偃雨苔斑。
旧房稽岭锁春苔,猿鸟欢迎振锡回。
花雨六时飘讲席,樵风千里送浮杯。
一乘了义刳心学,三藏真文盥手开。
迹似孤云本无滞,飘飘新到帝乡来。
逆旅重阳节,穷秋万里身。
金英浮酒盏,珠泪湿衣巾。
为客飘蓬远,思家落叶频。
只应蝴蝶梦,夜夜得相亲。
华堂何夕梦熊罴,卫氏如今有一儿。
三日悬弧应是喜,十年结实未为迟。
预知驷马门闾盛,暗想天麟骨法奇。
曾忝门墙摄齐者,待看孔鲤学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