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叔熊归闽

郑子喜论兵,魁然万人敌。

尝持一尺箠,跨马河南北。

方今边利害,口手能讲画。

疑师谷城翁,方略已自得。

天兵卷甲老,壮士不肉食。

低徊向诗书,文字锐镌刻。

科名又龃龉,弃置非人力。

黄尘彫罽裘,逆旅同偪仄。

秋风吹残汴,霰雪已惊客。

浩歌随东舟,别我无惨恻。

闽生今好游,往往老妻息。

南陔子所慕,天命岂终塞。

形式: 古风

翻译

郑子喜好谈论军事,如同万人之敌的领袖。
他曾手持一尺长的鞭子,骑马驰骋于黄河两岸。
如今边境形势严峻,他能口述手绘地分析利害。
他怀疑自己像谷城翁一样,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策略。
天兵年迈收起战甲,但他壮志犹在,不贪图安逸。
他沉溺于诗书之中,文字如刀刻般深刻。
然而科举之路坎坷,他的仕途并非人力所能左右。
身处黄沙尘土中,他的生活困顿,如同旅途中的逼仄之地。
秋风扫过残破的汴京,寒冷的霰雪让他客居他乡感到惊讶。
他高歌乘船东去,离别时没有丝毫悲戚。
闽地的人如今喜好游历,他妻子也常常陪伴。
他对南陔子的仰慕,对命运的挑战,坚信天命不会永远阻塞他的道路。

注释

魁然:威武出众的样子。
一尺箠:一尺长的鞭子。
河南北:指黄河两岸。
谷城翁:可能指历史上有智谋的老者。
天兵:天子的军队。
文字锐镌刻:形容他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科名:科举功名。
黄尘:黄沙尘土。
逆旅:旅舍,比喻漂泊的生活。
汴:北宋都城开封。
闽生:福建人。
南陔子:可能指某位南方的人物或理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郑叔熊归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郑叔熊的敬佩与不舍,以及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评价。

"郑子喜论兵,魁然万人敌"一句直接点出了郑叔熊在军事上的杰出才能,他能够以一人之力抵抗万人,显示了他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勇敢的战斗精神。"尝持一尺箠,跨马河南北"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英武姿态和不畏艰险的品格。

接下来的几句"方今边利害,口手能讲画。疑师谷城翁,方略已自得"进一步强调了郑叔熊在军事上的卓越能力,不仅能够洞察敌情,还能迅速制定有效策略。

紧接着的"天兵卷甲老,壮士不肉食"则表达了一种对英雄人物年华渐老、英勇依旧的赞美之情。"低徊向诗书,文字锐镌刻"一句展示了郑叔熊除了军事才能外,还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

随后的几句"科名又龃龉,弃置非人力。黄尘彫罽裘,逆旅同偪仄"则描绘了一种战场上的艰苦景象,以及士兵们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与坚守。

最后几句"秋风吹残汴,霰雪已惊客。浩歌随东舟,别我无惨恻。闽生今好游,往往老妻息。南陔子所慕,天命岂终塞"则表达了对郑叔熊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他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郑叔熊军事才能和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离别的深情描绘,展现了王安石作为送别诗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

盛世千龄合,宗工四海瞻。

天心初吁俊,云翼首离潜。

德望完圭角,仪形壮陛廉。

徐鸣苍玉佩,尽校碧牙签。

纶掖清光注,銮坡茂渥沾。

文明诚得主,政瘼尚烦砭。

右府参机务,东涂赞景炎。

庙谟资石画,兵略倚珠钤。

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讴谣喧井邑,惠化穆苍黔。

进律朝章旧,疏恩物议佥。

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申甫周之翰,龟蒙鲁所詹。

地灵奎宿照,野沃汶河渐。

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

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海谷移文省,溪堂燕豆添。

班春回绀幰,问俗卷彤襜。

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治装行入觐,金鼎重调盐。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送春

武陵山下朝买船,风吹宿雾山花鲜。

万家笑语横青天,绮窗罗幕舞婵娟。

小鬟折花叩船舷,玉盏写酒酬金钱。

朱甍飞动浮云巘,天外筦箫来宛转。

断桥人行夕阳路,楼观琉璃影中见。

酡颜未分骅骝催,烛入坐客犹徘徊。

岂知阊阖门边住,春尽不见芳菲开。

日月纷纷车走坂,少年意气何由挽。

洞庭浪与天地白,尘昏万里东浮眼。

黑貂裘敝归几时,相见绿树啼黄鹂。

荣华俯仰忧患随,命驾吾与高人期。

形式: 古风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薰风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

投老难堪与君别,倚江从此望还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送裴如晦宰吴江

霜泽与天杳,旁临无限情。

他时散发处,最爱垂虹亭。

飘然平生游,舍我戴吴星。

欲往独不得,都门看扬舲。

到县问疾苦,为予求所经。

当知耕牧地,往往茭蒲青。

三江断其二,洚水何由宁。

微子好古者,此歌尚谁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