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炎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文人词风格的一种体现。诗中的语言简洁而不失深刻,通过对比和排斥,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态度。
“襟期难与俗人论,摆落浮名莫绊身。”表达的是作者不愿意和普通人一起讨论那些琐碎的事情,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些无谓的关注而受到羁绊。这两句诗强调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清高自守的追求。
“妙理自能中酒圣,清谈不肯问钱神。”这里的“妙理”可能指的是哲学或道德上的深奥见解,“酒圣”则是对品味生活、享受人生的一种比喻。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享受和物质追求的态度,既不沉迷于世俗的金钱交易,也乐在精神世界中的清谈之中。
“世情一任手翻覆,此道元如肘屈伸。”这一句,则通过对比手臂弯曲与伸展的动作,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持有超然态度。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作者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隐约形容不枯槁,祗应胸次有阳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既不显露也不隐藏的生命状态。“隐约”可能指的是那种含蓄而不张扬的美好,“形容”则是对这种美好的描述。而“不枯槁”则意味着这样的生命状态永远不会干涸或消亡。最后,通过“祗应胸次有阳春”的比喻,强调了内心世界中的生机与希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纷扰、保持内在清净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