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至卿叙述三首(其三)

襟期难与俗人论,摆落浮名莫绊身。

妙理自能中酒圣,清谈不肯问钱神。

世情一任手翻覆,此道元如肘屈伸。

隐约形容不枯槁,祗应胸次有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炎的作品,属于中唐以后文人词风格的一种体现。诗中的语言简洁而不失深刻,通过对比和排斥,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态度。

“襟期难与俗人论,摆落浮名莫绊身。”表达的是作者不愿意和普通人一起讨论那些琐碎的事情,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些无谓的关注而受到羁绊。这两句诗强调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清高自守的追求。

“妙理自能中酒圣,清谈不肯问钱神。”这里的“妙理”可能指的是哲学或道德上的深奥见解,“酒圣”则是对品味生活、享受人生的一种比喻。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享受和物质追求的态度,既不沉迷于世俗的金钱交易,也乐在精神世界中的清谈之中。

“世情一任手翻覆,此道元如肘屈伸。”这一句,则通过对比手臂弯曲与伸展的动作,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持有超然态度。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作者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隐约形容不枯槁,祗应胸次有阳春。”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既不显露也不隐藏的生命状态。“隐约”可能指的是那种含蓄而不张扬的美好,“形容”则是对这种美好的描述。而“不枯槁”则意味着这样的生命状态永远不会干涸或消亡。最后,通过“祗应胸次有阳春”的比喻,强调了内心世界中的生机与希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品格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纷扰、保持内在清净的一种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21)

王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晦仲。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 号:双溪
  • 籍贯:婺源(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37——1218

相关古诗词

和至卿叙述三首(其二)

木偶漂漂无定踪,归来依旧叹途穷。

与君趋向元相似,涉世行藏略不同。

纵使寒松生涧底,也胜泽雉蓄樊中。

一丘一壑平生愿,他日俱为桑苧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至卿叙述三首(其一)

长年英气易消磨,穷达其如有命何。

进德要须涵养熟,读书不在见闻多。

挥犀款曲思君话,烹鲤殷勤约我过。

镜里素丝侵绿鬓,著鞭圣域莫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至卿述怀二首(其二)

老气轩昂骥蹑云,丘园盘薄不求闻。

诗方平淡如摩诘,人亦清真似右军。

无以为家那得尔,幸哉有子不徒云。

凤雏自是尧廷瑞,翰墨埸中早策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至卿述怀二首(其一)

管城脱帽即诗成,尚挟琴书困笔耕。

自可追风千里去,何妨警露九皋鸣。

心于外物无荣辱,身与虚名孰重轻。

醉里工为青白眼,定应阮籍是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