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月夜

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

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

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

故园同此夕,长望一沾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雨后迎来清朗之夜,只有月光下的流水声清晰可闻。
树叶闪烁着露珠滴落的光芒,兰花的香气依赖于清风传送。
天地似乎并未后悔带来的灾难,但凶残的豺狼仍然阻碍着和平。
身处异地,今夜与故乡共享同一轮明月,内心充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注释

过雨:雨后。
清夜:清朗的夜晚。
月明:明亮的月光。
惟:只有。
水声:流水声。
叶光:树叶上的光泽。
知:知道。
露陨:露珠滴落。
兰馥:兰花的香气。
赖:依赖。
天地:天地万物。
悔:后悔。
祸:灾难。
豺狼:比喻凶恶的人或势力。
犹:仍然。
阻兵:阻碍和平。
故园:故乡。
此夕:今夜。
长望:长久地凝望。
一沾缨:内心充满感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月夜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愫。开篇“过雨得清夜,月明惟水声”,诗人在经历一场雨后,享受到了一个清新而宁静的夜晚。月光洒满大地,只有潺潺的水声伴随着夜的深沉,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叶光知露陨,兰馥赖风清”,诗人细致地观察到树叶在月光下的光泽是由露水所映照,而兰花之香则是依靠清风来传递。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但是,诗人的心境并不完全是平静的。"天地未悔祸,豺狼犹阻兵" 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忧虑和不安。尽管外在的环境已经清净,但天灾人祸并未消除,战争的阴影依旧存在。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担忧。

最后,“故园同此夕,长望一沾缨”,诗人的思绪飞扬,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即便是身在异地,心中却仍与那个熟悉的地方相连,通过对夜空的长久凝视来寻找那份精神上的慰藉。这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园和平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宁静夜晚的欣赏,又有对乱世忧虑的心声,更有对故土家园的无限留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艺术形象。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山前红叶

前山风落木,俯槛爱斓斑。

凌晓千花丽,经旬万炬閒。

词人歌火伞,巴客讶烧山。

不似庭花艳,开时瞬息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予寓居麻子山自入冬以后大小雪凡十馀作传闻平地已有春意而兹山偪腊复雪寒威特甚

荒山绝顶受春迟,几见冰花散陆离。

江国凝思唯把酒,云林注目又成诗。

修篁压路增幽意,初月临空耿素姿。

宁有扁舟可乘兴,柴门惆怅独移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今春花卉盛时黄雾连十馀日不解久不作诗偶成

病觉诗思竭,年华奈若何。

乱花欺客恨,黄雾作春魔。

地僻交游绝,庭空鸟雀多。

乱离从节变,不复叹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从刘待制游中梁山寺

楼阁高低跨碧空,鳞鳞群树亚山风。

沧江东去流天外,秦岫西来绕汉中。

野旷自然伤远目,天高聊复送飞鸿。

登临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谢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