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别调曲》由清代诗人顾铤所作,描绘了离别时的凄美景象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枇杷花底晓霜清”,以清晨的枇杷花为背景,点明了离别的季节和环境,清冷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油然而生。接着,“相送郎行一曙星”,描述了送别的情景,郎君即将远行,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晨星,短暂而明亮,预示着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喔喔邻鸡声不断,摇鞭应过短长亭。”鸡鸣声不绝于耳,伴随着送行者的摇鞭声,郎君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尽头的短长亭。这一场景充满了离别的伤感与孤独。
“一重帘隔是天涯,帘外漫漫杨柳花。”诗人通过帘子的阻隔,形象地表达了距离的遥远,仿佛帘子那一边就是遥不可及的天涯。杨柳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离别后思念的绵延不绝。
“乱扑人衣与人面,不知吹落在谁家。”杨柳花乱舞,不经意间扑上人的衣裳与脸庞,不知它们最终会落在何方。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离别后思念之情的无处不在,可能落入任何一个人的心中。
最后,“妾家本在小长干,过得江来春又阑。”诗人以女子自述,表达自己原本生活在小长干,随着郎君的离去,春天似乎也变得不再完整。这一句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郎君离去后生活状态的描绘。
“欲将一书凭雁足,梦魂先到楚云端。”想要寄一封书信给远方的郎君,只能依靠大雁传递。而自己的思念之情,早已先行到达楚云之上的郎君身边。这里运用了雁传书的典故,以及梦境的比喻,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与对郎君的牵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