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自从阅读了赞美隐士的诗篇,我就知道他的名声与这座山同在。
倚着栏杆欣赏深夜的月光,徒然地追思着千年的古人。
宫殿上的旗帜随风飘动,像海燕翱翔,寺庙前的石崖常有江豚游过。
谁曾埋葬的白鹤已无处可寻,只留下残破的碑文淹没在波浪中。

注释

自:自己。
读:阅读。
高阳:古代地名,这里指隐士。
赞:赞美。
隐君:隐士。
便:就。
名:名声。
存:存在。
凭:靠着。
栏:栏杆。
须:必须。
及:到。
三更:深夜。
吊古:追思古人。
空:徒然。
招:召唤。
千载:千年。
殿上:宫殿上。
风幡:飘动的旗帜。
飞:飞翔。
海燕:海鸥。
寺前:寺庙前。
石峤:石崖。
过:经过。
江豚:江豚。
何人:谁。
瘗:埋葬。
鹤:白鹤。
无踪迹:无处可寻。
犹:仍然。
残碑:残破的碑文。
没:淹没。
浪痕:波浪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阳赞隐君之地,凭栏远眺,借景物抒发自己对于名垂青史的深切愿望。诗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通过对古迹的吊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凭栏须及三更月"一句,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靠在栏杆上,望着明亮的月光,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思念和向往。"吊古空招千载魂"则是借此景物,吊唁古人,感慨历史的长河。

"殿上风幡飞海燕"和"寺前石峤过江豚"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出焦山古迹之美。风中的幡旗宛如海燕般舞动,寺前的怪石则似长江之中游动的豚鱼。这不仅是景物的写照,更寄寓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何人瘗鹤无踪迹"一句,以隐逸之人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犹有残碑没浪痕"则是说尽管时光荏苒,但仍有古碑留存,虽历经风霜,却依然坚守着历史的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焦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3)

王大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道中观梅

等雪不成花自开,是花飞雪不须猜。

一枝冷艳冲寒出,万里春风破冻回。

最爱横斜无别树,莫愁零落有苍苔。

几年许却西湖醉,犹恋千岩未肯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登接山堂(其一)

鹫峰游屐少,我独住多时。

僧护翻经石,猿攀啸月枝。

地寒春到晚,山远梦归迟。

尚被浮云误,吾心信自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亦足堂

旧闻有欲常难足,今日纵饱旋复饥。

蚁穴梦浓方大妄,渭城歌断正全痴。

栽梅岂必万株好,种竹何须千亩为。

想见午窗无欠剩,数杯家酿一枰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曝书

岁月如流书似山,岂堪检点鬓毛斑。

贫忧消耗记持少,场屋羁縻展拓难。

事物无穷徒著眼,身心未了只长叹。

直须种种从头扫,扫到和书也不看。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