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后集古律矣复课数韵语谢之

太虚生气气生风,风又生声诗在中。

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

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

形式: 古风

翻译

宇宙万物源于生气,生气化为风,风又带来声音,而这些声音融入了诗歌之中。
人的本性情感本来就很丰富,但何时能通过学习变得更充实呢?
描绘草木鱼虫的诗篇虽然巧妙,但如果过于专注于技艺,就失去了本质。
优雅的诗歌和音乐呼唤着天地间的阴阳,圣贤之道包含着宇宙的真理。
即使文笔拙劣,也不必为此自卑,只要内心修养深厚,自然能逐渐提升。
内心的和谐平和能让鬼神避开,才华外露无需外在力量的推动。

注释

太虚:宇宙。
生气:生命力。
固是:本来就是。
学问:学习。
堕于艺:陷入技艺的局限。
雅颂:古代诗歌的一种。
召:呼唤。
道义:道德原则。
句拙:文笔拙劣。
尚深:更深入。
自养:自我修养。
和顺:和谐。
英华:才华。
发外:显现于外。
天无功:无需外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前人佳作的赞赏以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首联“太虚生气气生风,风又生声诗在中”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生命力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暗示诗人的灵感源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接着,“固是性情元具足,何当学问更加充”强调了内在情感与外在学识的结合,认为诗人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感情,但仍需不断充实学问。

“形容草木鱼虫意,虽妙犹为堕于艺”表明诗人认识到,即使是精细描绘自然万物,如果过于专注于技巧,也可能陷入匠气。他追求的是更高的艺术境界,即“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将诗歌提升到道德教化的层面。

“句拙莫谢来章工,尚深自养细自融”鼓励自己不必过分在意文辞的华丽,而应深入内省,滋养自己的心灵,让作品自然流露。最后两句“和顺积中鬼不见,英华发外天无功”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才华的自然流露,认为真正的艺术源自内心,而非外在的雕琢或功利。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前人佳作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提升的艺术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勉王尧章归

君气如雕不受韝,君才如骏不受辀。

摩天历块少自许,臣视文潜雌少游。

场屋小铦大还钝,掇第未酬方叔愿。

二炊无日足斗升,一掷有时轻百万。

买臣一出今几时,非取富贵誓不归。

倚庐固秃孟母发,织锦更颦文君眉。

凤雏知我君之友,相属逢君试相叩。

岂有五年山上山,未尝一日口中口。

形式: 古风

南海祠东海中有小山可著屋

海里山巅著数椽,舂容仰止已翛然。

仙家自我有方丈,沙界从今无大干。

万物长春天不夜,清风莫逆月忘年。

神游不制梦回兴,未了君臣父子缘。

形式: 七言律诗

南康刘尉于厅事之东开轩曰清濑盖取其前松声然也

坐曹在西退食东,一间然尔万不同。

彼无乃俗饱吾聒,此不胜幽醒我聪。

不律不吕自中节,非夔非襄谁传宗。

意其金沙澒磅礴,否则银汉鍧穹窿。

开窗即之辨所以,老松不受风所攻。

松莫之禦非自暴,风无所争不相容。

二者无心一有感,自然成声关大通。

混沌之窍君之耳,松风触处天机融。

声之真者非固有,况复流归形似中。

潺潺㶁㶁盖其似,得真忘似君新功。

更收吾耳听以气,一扫从前真似空。

形式: 古风

思堂诗

新筑谋为老者安,落成谁料莫近轩。

月窥窗牖如颜色,风战帘帷若笑言。

怀里寂寥霜后橘,阶前萧瑟雨馀萱。

荣途他日饶荣报,亡矣吾知不啻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