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十年前欲住山,不禁寂寞掩柴关。
如今寂寞禁当得,欲掩柴关又却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的《杂兴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二十年前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不同心境。二十年前,诗人满怀向往,渴望隐居山林,尽管知道可能会面临寂寞,但仍忍不住这种诱惑,选择关闭柴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似乎对寂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承受能力,现在即使寂寞难以抵挡,想要再次封闭自己也变得困难。这种转变揭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微妙变化,从最初的逃避现实到后来的接纳与挣扎,流露出人生的复杂情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不详
后改名翥(音同“著”)。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新分菊本自锄山,手缚枯藤作矮阑。
比似著书空用力,种花犹得一年看。
家住清江江上村,江云山影自平分。
几回早起开门看,不见青山见白云。
老翁八十鬓如丝,手缚黄芦作短篱。
劝客莫嗔无凳坐,去年今日是流移。
老鹤无踪野鸭飞,鸣琴声里画船归。
伤心旧日经行地,不独人非物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