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怀(其十一)

慵梳常是发鬅鬙,背立双鬟唤不应。

习得我拌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

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

曾作容华宫内侍,人间狙狯恐难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绮怀(其十一)》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慵懒中生活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慵梳常是发鬅鬙”,以“慵”字开篇,形象地刻画了女子因懒散而不愿梳理头发的状态,头发蓬松散乱,透露出一种慵懒而又略带无奈的气息。接着,“背立双鬟唤不应”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孤寂与冷漠,即使有人呼唤,她也无动于衷,背对着人,仿佛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忧愁。

“习得我拌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女子的才艺与付出进行了对比。她可能擅长某种技艺,如弹奏乐器、吟诗作对等,却只能独自享受,无人欣赏或回报,甚至为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却得不到相应的认可或回报,表达了她内心的失落与不甘。

“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这两句则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逃避。她害怕唱歌时团扇掉落,无法完成一曲,这既是对技艺的担忧,也是对现实的逃避。而“但脱青衣便上升”则暗示了她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一句“曾作容华宫内侍,人间狙狯恐难胜。”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在皇宫中作为内侍的经历,暗示了她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面对世间的复杂与狡猾,她感到难以应对。这句话不仅加深了人物的背景设定,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感慨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慵懒生活中的孤独、失落与逃避,以及对过去辉煌经历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情感丰富,寓意深刻。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绮怀(其十二)

小阁炉烟断水沉,竟床冰簟薄凉侵。

灵妃唤月将归海,少女吹风半入林。

灺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文园渴甚兼贫甚,祇典征裘不典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绮怀(其十三)

生年虚负骨玲珑,万恨俱归晓镜中。

君子由来能化鹤,美人何日便成虹。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

闻道碧城阑十二,夜深清倚有谁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绮怀(其十四)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

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馀情忏较多。

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中秋夜雨

我生万事多屯蹶,眄到将圆便成阙。

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薄暮雨愁棼散丝,黄昏坐守犹未歇。

请从乐府歌霜娥,肯向愁人鉴华发。

伊谁天柱追嬉遨,有客钟陵去飘忽。

平生浪说神仙中,至此能无愧凡骨。

三年三见雨中秋,蒙被掩关愁兀兀。

反思作客无好怀,便有良宵转埋没。

羁心却与晦冥称,夜气不随丝管发。

况今万里同阴晴,天意何曾间胡越。

寄声云将谢雨师,我心自有明明月。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