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燕集

云间猎猎立旌旗,公在胥山把酒时。

笑语几番留湛辈,风流千载与吴儿。

湖山日落丹青焕,楼阁风收雨露滋。

谁使管萧江上住,胸中事业九门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有美堂举行的宴集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首句“云间猎猎立旌旗”以猎猎的旗帜比喻宴集的盛大场面,仿佛在云端飘扬,营造出一种壮观而庄重的气氛。接着,“公在胥山把酒时”,点明宴集的地点在胥山,并且主人正在举杯畅饮,展现了宴会的主角和其豪迈的饮酒姿态。

“笑语几番留湛辈”一句,通过“笑语”和“留湛辈”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宴会上宾客们欢声笑语、热情交流的场景,其中“湛辈”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高雅之士或重要嘉宾,进一步凸显了宴会的高规格和参与者的重要性。

“风流千载与吴儿”则将宴会的氛围提升到历史的高度,暗示这场宴集不仅是一时的欢聚,更是在千载之后仍能被后人铭记的风流佳话,与江南的吴地文化相得益彰。

“湖山日落丹青焕,楼阁风收雨露滋”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将宴集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日落时分,湖光山色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而楼阁在风后,仿佛吸收了雨露的滋润,更加显得生机勃勃,增添了宴会的诗意与美感。

最后,“谁使管萧江上住,胸中事业九门知”表达了对宴会主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管萧”可能是指宴会主人的才华横溢,能够像古代的音乐家一样,让江上的风调和着音乐,而“胸中事业九门知”则意味着主人的抱负和成就,不仅为个人所知,也为京城乃至更广大的社会所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集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聚会的高雅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宴会主人卓越才华和深远影响的赞美。

收录诗词(45)

刘季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苏轼称其为“慷慨奇士”。北宋大将刘平之子。宋仁宗嘉祐年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交游广阔,与王安石、苏轼、米芾,张耒等文人雅士相知,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诗,据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等书所录,编为一卷。《隰州志》称其“以文最称”

  • 字:景文
  • 籍贯: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1033~1092

相关古诗词

登介亭

使君中和堂,六月无炎溽。

随呼众宾集,一笑清风足。

复为曲水饮,石面涌寒渌。

持杯襟袂凉,酒出金鲸腹。

旌旗登凤皇,羽翼在林麓。

半空老崖断,千载灵药伏。

松杉各雄枝,螭蜃傍奔逐。

古韵岂尘世,遐瞻有天目。

霸国荒故坛,墠社移新屋。

霞标起山近,潮势卷江速。

物外得长凉,樽前寻往躅。

有客告将行,迟留待珠玉。

欣然点鼠须,万象归一幅。

终篇灿灿动,满座琅琅读。

此时天乐奏,到夜山鬼哭。

和之惭岂敢,来者信难续。

粉壁鉴相射,香媒尘不触。

醉归扫双堵,字字照岩谷。

星辰众所仰,富贵公岂欲。

一言换凡骨,芝朮谁能服。

形式: 古风

送钱蒙仲赴举(其一)

膝下五车就业,殿前三月亨途。

日出唤君名姓,春风吹过江湖。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

送钱蒙仲赴举(其二)

文价从今第一,家风经古无伦。

不假湘灵十字,知君才倍前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送钱蒙仲赴举(其三)

俊气将探虎穴,清才早践龙门。

故比隔江白鹭,万人回首王孙。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