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宗之对酌怀梁溪诸季时菊花犹未结蕊于药果中得茱萸泛酒有馈山果海鲜者多素所不识赋诗见意二首(其一)

此身飘泊旅天涯,九日悽然客念家。

且把红醪尝紫蟹,何须白发对黄花。

药囊赖有茱萸实,茶铫频烦薄荷芽。

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异乡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风物的新奇体验。首句“此身飘泊旅天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漂泊状态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接着,“九日悽然客念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诗人却只能独自在外,思念家乡。

“且把红醪尝紫蟹,何须白发对黄花。”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他选择在节日里品尝美食,享受生活,而不是沉溺于对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忧虑。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白发对黄花”的消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药囊赖有茱萸实,茶铫频烦薄荷芽。”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也暗示了他在异乡寻找慰藉的方式。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配饰,薄荷则用来泡茶解渴,这些都让诗人感到一丝家乡的气息。

“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誇。”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新奇事物时的好奇心和分享欲。他对山中的果实和海里的海鲜感到陌生,但又乐于向北方的朋友介绍,这既展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开放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传统与异乡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九日与宗之对酌怀梁溪诸季时菊花犹未结蕊于药果中得茱萸泛酒有馈山果海鲜者多素所不识赋诗见意二首(其二)

父子相随万里馀,途穷端欲哭杨朱。

三年客里逢佳节,九日樽前念友于。

海上及秋吟蟋蟀,鬓边何日插茱萸。

吾生老矣谋身拙,叹息乾坤一腐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峤南僧罕遵戒律况向上事独琮师隐居湖岩绝不至城市超然拔俗闻余来策杖见过与语可人知为饱参衲子也询其所见盖尝从长芦了游了居长芦聚徒至千五百众道价籍甚江淮间余虽不之识然声气相合心期自亲尝辱贻问今见琮益知了之门风孤峻真楷老儿孙也退处天台琮将浮海访之因赋诗赠琮且简了公异时得归决须相随于石桥侧可以握手一笑梁溪居士云

万里谪官来海峤,眼中衲子见绝少。

方袍圆顶动成群,与俗不同秪其表。

琮师乃是雷阳人,遍历丛林参学饱。

归来卜筑瘴海滨,十里湖光岩洞小。

深居不复踏城市,宴坐惟知侣猿鸟。

惠然过我意良勤,野鹤孤云自轻矫。

风姿已含蔬笋气,语论更将藤葛绕。

黄茅深处见松筠,使我囷箱欲倾倒。

为亲聊复恋幽栖,访旧终须乘漭渺。

烦师飞锡过天台,为问了公何法了。

形式: 古风

冬至

殊方又复一阳芽,荏苒流年叹物华。

土薄葭灰难测候,气温桃树已开花。

云鸿不到音书断,鲸海无程道里赊。

赖有清心为活计,不须烂醉作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海南黎人作过据临皋县惊劫傍近因小留海康十一月望闻官军破贼二十日戒行戏作两绝句(其一)

海上群黎亦弄兵,征车数月旅山城。

稽留谪命兢惶甚,正坐绯巾惩沸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