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夜坐》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描绘了夜晚独坐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夜寒蟋蟀语秋根”,以寒夜中蟋蟀的鸣叫,渲染出一种深秋的凄凉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独客无眠忆故园”,直接点明了诗人远离家乡,独自在外,难以入眠,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天作穹庐笼四野,月飞明镜照千门”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天空比作巨大的穹庐,笼罩着广袤的大地;月亮则如同明亮的镜子,照亮了千家万户。这样的景象既壮阔又静谧,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光明的渴望。
“胡笳相应时时发,戎马初生处处屯”描绘了边塞之地的紧张局势,胡笳声声,战马集结,预示着战争的临近。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最后,“秉烛封书寄兄弟,一身犹滞海西村”表达了诗人深夜写信给兄弟的情景,虽然身在异乡,但心中仍牵挂家人,希望借此信传递平安与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暂时无法返回故乡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历史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