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闰年有什么好,一年竟然有两个中秋。
补天修月的神话人物已逝,他们的风流事迹流传千年。
年轻时我在南昌幕府任职,结识了洪徐苏李等好友,一同畅游,快乐无比。
每日送走夕阳,登上东楼赏月,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俩都已白发苍苍。
谁能想到,曾经的沧海变成了陆地,我像浮萍般漂泊到南方。
我不忍心问,京都如今在哪里,幸好还有芗林的秋露,香气袭人。
余生之事,只剩下借酒消愁。

注释

闰馀:闰年的多余时间。
好:好时光。
补天:神话中修补天空。
修月:修补月亮。
洪徐苏李:指友人姓名。
清游:清闲的游玩。
西岭:西方的山岭。
东楼:东方的楼阁。
沧海:大海。
陆:陆地。
萍迹:像浮萍的踪迹。
神京:京都。
芗林:地名,可能有香气的树林。
秋露:秋天的露水。
忘忧:忘记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诗人向子谨的《水调歌头(其一)》。从这短暂的摘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时间概念的独特体验。闰是一个月份,指的是农历中的闰月,即每隔几年才出现一次的额外一个月份,使得这一年的中秋节有两个。

“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 这里诗人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补天修月之事,表达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追思。同时,“千古想风流”则是诗人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英杰人物及其事迹的无限向往。

“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 这段话透露出诗人的个人经历,他曾在南昌幕府任职,与当时的文学大家如洪迈、徐俯、苏轼、李清照等人交往,共同享受着文艺创作的乐趣。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与赏月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 这里诗人提到了他自己和亲友经过四十年的时光变化,头发都已斑白,表达了一种时光荏苒、人事沧桑的情怀。

“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 这两句出自《离骚》,原意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海会变成平地,浮萍的痕迹也会留在南方。这里诗人用此典故来表达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无尽追寻和对时光变化的无奈。

“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 这里诗人以一种怀旧的情绪询问往昔繁华的都城现在何在,但又庆幸于能在芗林中感受到秋天清新的露水和花香,这些都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一种追忆。

“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 最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过去繁华一去不复返的现实,只能借助酒精来暂时忘却忧愁。这里的“断送”是指彻底地告别,而“馀生事”则包含了所有逝去的人和事。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追寻,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赵伯山席上见梅

天公深藏巧,雪里放春回。

不到闲花凡草,都付与疏梅。

独立水边林下,萧萧冰容孤艳,清瘦玉腰支。

触拨暗香动,风味欲愁谁。姮娥携,青女过,夜阑时。

瑶冠琼佩,粲然一笑亦何奇。

剩欲举觞对饮,不怕月明霜重,寒色著人衣。

只恐邻笛起,化作玉尘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三)再用前韵答任令尹

飘飘任公子,爽气欲横秋。

向日携诗过我,知不是凡流。

筑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处,胜士日追游。

邀我出门去,柱月上新楼。烂银盘,从树杪,出云头。

好是风流从事,同醉入青州。

须信人生如幻,七十古来稀有,销得几狐裘。

谁似芗林老,无喜亦无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长相思.绍兴戊辰闰中秋

年重月,月重光。万瓦千林白似霜。扁舟入醉乡。

山苍苍。水茫茫。严濑当时不是狂。高风引兴长。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玉楼春(其一)宛丘行□□□□之园见梅对雪

记得江城春意动。两行疏梅龙脑冻。

佳人不用辟寒犀,踏雪穿花云鬓重。

真珠旋滴留人共。更爇沈香暖金凤。

只今梅雪可怜时,都似绿窗前日梦。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