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其二)

江梅欺压任横斜,愁杀西湖处士家。

赖有冻醪供熟醉,断无杰句写芳华。

玉楼不夜家家月,琼树先春处处花。

想见寒江最奇绝,扁舟蓑笠钓云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江边梅花的孤傲与西湖处士家的愁绪,通过“江梅”、“西湖处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意境。诗人以“江梅欺压任横斜”开篇,生动地刻画了梅花在严冬中独立开放的姿态,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接着,“愁杀西湖处士家”一句,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忧郁氛围的空间,西湖处士家因梅花的孤独而感到愁苦,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赖有冻醪供熟醉,断无杰句写芳华”两句,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和赞美,认为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找到温暖的慰藉——“冻醪”,即冰镇的酒,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寒冷与愁绪;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梅花的美丽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通过“杰句”(杰出的诗句)来略作描绘,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捕捉到梅花的全部魅力。

“玉楼不夜家家月,琼树先春处处花”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冬日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将梅花比作“琼树”,即如同用美玉雕琢而成的树,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晶莹剔透,也寓意着梅花在严冬中的独特光彩。同时,“玉楼不夜家家月”则描绘了一幅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月光下的温馨画面,与“琼树先春处处花”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最后,“想见寒江最奇绝,扁舟蓑笠钓云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想象在寒冷的江面上,一位渔夫身着蓑衣,手持钓竿,在云雾缭绕的沙滩上垂钓,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冬日江面的壮丽与神秘,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西湖、月光、琼树、渔夫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的冬日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其一)

东君作意欲先春,故放千林火速新。

风急乱飘初眩眼,地空远望忽迷神。

檐楹不动垂冰柱,庭户无声糁玉尘。

留取寒光待元夕,一时灯月付游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用前韵(其二)

不用扁舟寻故友,但穿败履访邻家。

雪堂归去东坡老,云驭飞来萼绿华。

稚子欢呼惊柳絮,佳人疑误认梅花。

出门天地俱无碍,却意江空月在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易地湖外喜而有作

平生何意作南游,直为饥驱不自由。

天外飞鸢惊昨梦,峰前回雁唤离愁。

再赓汉节君恩重,一笑潘舆喜气浮。

惭愧向来三百指,团栾归去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用观雪韵

幽居穷僻傍邗沟,晚岁天寒雪意稠。

高卧但知深闭户,纵观何敢共登楼。

寒惊远塞孤飞雁,重压清江独钓舟。

遥想千官驰入贺,葱葱和气满皇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