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色变幻不定,时而如烟雾缭绕,时而如黛色深沉。
孤独的山峰在夕阳之后显得更加寂静,翠绿的山岭延伸到秋天的边界之外。
云雾升起,远处的山峰忽隐忽现,江水曲折,仿佛在反复与我背道而驰。
我不知此刻距离它多远,但无论何处,山色依然相对,仿佛始终相伴。

注释

山色:指山的颜色和形态。
无定姿:变化不定,没有固定的样子。
如烟:形容山色像烟雾一样朦胧。
如黛:比喻山色深黑如黛眉。
孤峰:单独的山峰。
夕阳后: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翠岭:青翠的山岭。
秋天外:延伸到秋天的边界之外。
云起:云雾升起。
遥蔽亏:远处的山峰被云雾遮挡。
江回:江水曲折。
频向背:反复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
不知:不知道。
今远近:现在的距离远近。
犹相对:仍然相对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秋景的画面,通过对山色、孤峰、翠岭和云起江回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迷人之美。"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出了山色的多变与深邃,它既有似烟般轻柔,又有似墨一般深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这里通过对比孤峰和翠岭的位置,突出了夕阳与秋天景色的美丽。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山峦依旧保持着它们的独立与静谧。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这两句则是从动态角度出发,描绘了云的流动和江水的曲折。云像是要遮盖天际,而江水则似乎在诗人身后不断地弯曲流去。

最后,"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表达了一种淡定的情感,即使不知道自己与山川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但每一个地方都能遇见它们的影子。这种感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平和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勾勒,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尽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所体验到的哲思。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湘中纪行十首.横龙渡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

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

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形式: 古风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形式: 古风

登扬州栖灵寺塔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