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叹

夏虫声渐微,秋虫声渐繁。

微物何所知,时至不得閒。

嗟我镜中发,亦复就凋残。

凄然杂忧患,霜风埽茅菅。

反不如彼虫,自得草莽间。

所以达生士,逃名在空山。

客居虽云乐,不如早知还。

形式: 古风

翻译

夏天的虫鸣渐渐稀疏,秋天的虫声逐渐增多。
微小生物又怎能理解,时节变换它们无暇停歇。
感叹镜中的白发,也正逐渐凋零衰老。
心中充满凄凉与忧虑,如同霜风吹过茅屋的草席。
反而不如那些昆虫,自在地生活在野外草丛。
因此通达世事的人,选择隐居在空旷的山林中避开名声。
虽然客居他乡看似快乐,但还是不如早日回归故乡。

注释

夏虫:夏天的虫子。
微:轻微,渐渐。
秋虫:秋天的虫子。
繁:多。
微物:微小生物。
镜中发:镜子中的头发。
凋残:凋零衰老。
忧患:忧虑。
霜风:寒冷的风。
茅菅:茅屋的草席。
彼虫:那些昆虫。
草莽:野外草丛。
达生士:通达世事的人。
逃名:避开名声。
客居:客居他乡。
乐:快乐。
还: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从夏末到秋初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虫声的变化,寓言人生哲理。"夏虫声渐微,秋虫声渐繁",以虫鸣的变化象征时光流转,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微物何所知,时至不得閒",小生命不知岁月匆匆,只能顺应时节,无法悠闲度日。

诗人接着以"镜中发"自比,感叹岁月不饶人,自己的头发也日渐凋零,生活充满忧虑与艰辛,"凄然杂忧患,霜风埽茅菅"。这里的"茅菅"象征简陋的生活条件,而"霜风"则寓意严酷的现实环境。

诗人进一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彼虫"能在草莽间自在,而自己却身处尘世,"逃名在空山",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客居虽云乐,不如早知还",虽然在外作客看似快乐,但诗人深感不如早日回归自然,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仕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赵孟?修职挽诗

辨得从容死,知渠磊落人。

风云数世泽,玉雪百年身。

谱牒图经旧,园林墓道新。

不知沧海上,更费几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乡友林耕道往信州因寄李明通

卢公全盛时,桃李何纷纷。

冠盖蔽白日,谈笑起青云。

林翁我乡曲,同业又同门。

如何三十年,白头始相闻。

全家作楚鬼,只影穷江源。

起手问曲折,口涩不肯言。

宁非衣食牵,犹赖齿颊存。

叹此皆有数,吾书已云云。

下尽浮世尘,上通先天根。

事来即顺受,不得劳悲欣。

我老耕破砚,百钱混人群。

听之如饮醇,油油至微醺。

所恨各有役,东帆复西辕。

平生李元礼,归为致寒暄。

形式: 古风

送乡同舍黄君赏谒陈提学

六馆赋声在,五陵游伴稀。

如何趋仕版,犹自著儒衣。

春晚莺羞语,城寒花慢飞。

江湖陈仲举,相见肯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叶伯几赴奉化录

君不见东海狞龙子,学飞便逐风云起。

又不见西域豪马驹,堕地一日能驰驱。

叶家翁季亦如此,一经接武成师儒。

毛锥如风腹如笥,快书疾读三千字。

颇闻曾下仲举榻,不为频通祢衡刺。

台书翩翩江上来,吾州自古多贤才。

裹琴携砚速相就,为子归扫山中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