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八年的十二月里,五日之间雪花纷飞。
连坚韧的竹柏都冻死了,何况那些没有衣服的百姓。
环视村庄之间,十户人家中有八九户贫穷。
北风如同利剑般刺骨,破布棉絮也无法遮体。
只有燃烧蒿棘取暖,忧愁地坐着等待天明。
才明白大寒之年,农民们更是辛苦艰辛。
看看我自己在这个时候,深闭草堂的门。
穿着粗毛皮衣,盖着丝绸被子,坐卧都有余温。
有幸免于饥饿和寒冷,又无需耕种劳作。
想到他们深感惭愧,自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注释

八年:指诗人生活的第八个年头。
竹柏:竹子和柏树,常用来象征坚韧的生命力。
无衣民:没有衣物御寒的百姓。
村闾:村庄。
十室八九贫:形容大多数人家贫困。
布絮:用布做成的棉絮,用于填充被子。
蒿棘火:燃烧蒿草和荆棘取暖。
草堂:简陋的居所,诗人的住处。
褐裘:粗糙的毛皮衣。
絁被:细绸做的被子。
垄亩勤:在田间辛勤劳作。

鉴赏

诗人以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严冬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八年十二月的雪纷纷落下,将竹柏冻死,更不用说那些没有衣物的贫苦百姓。村中的十室之中,有八九家都在寒冷中挣扎,无以蔽体的布絮,只能围坐火堆旁,燃烧蒿棘取暖,夜不能寐,以待天明。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慨。自己身处草堂之中,门窗紧闭,却能享受到相对温暖的生活。而外面的农民,在这样的严寒岁月里,不仅要承受饥饿和寒冷,还要面临农业劳作的辛苦。

最后,诗人自问,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在这艰难时世中保持自己的幸运与安逸。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同情心,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批判。这首诗通过对寒冷冬日的描绘,抒发了对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

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

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步东坡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形式: 古风

沐浴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岁,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如。

形式: 古风

泛春池

白蘋湘渚曲,绿筱剡溪口。

各在天一涯,信美非吾有。

何如此庭内,水竹交左右。

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

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

蛇皮细有纹,镜面清无垢。

主人过桥来,双童扶一叟。

恐污清泠波,尘缨先抖擞。

波上一叶舟,舟中一尊酒。

酒开舟不系,去去随所偶。

或绕蒲浦前,或泊桃岛后。

未拨落杯花,低冲拂面柳。

半酣迷所在,倚榜兀回首。

不知此何处,复是人寰否。

谁知始疏凿,几主相传受。

杨家去云远,田氏将非久。

天与爱水人,终焉落吾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