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郡治凝波亭

耽耽层构俯清涟,山色波光晓共鲜。

形胜增雄齐十二,风流素盛客三千。

铺舒柳影眠鸥渚,欺压莲香载妓船。

公退每来须度日,尘缨未濯愧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水鸟聚首,映照着清澈的涟漪,清晨的山色与波光交相辉映,分外鲜明。
这里的景色优美,仿佛与齐国的十二景媲美,而风雅之气更胜,吸引了三千宾客前来游赏。
柳树的倒影铺展在鸥鸟栖息的小洲上,莲花的香气载着妓船穿梭其中。
每当公务之余,我都会来这里度过时光,但身上的尘埃尚未洗净,面对潺潺流水,心中颇有愧疚。

注释

耽耽:形容水鸟聚首的样子。
层构:层层叠叠。
清涟:清澈的水面。
形胜:优美的地理位置。
雄齐:壮观、媲美。
十二:指齐国的名胜古迹。
铺舒:展开、铺开。
鸥渚:鸥鸟栖息的小洲。
妓船:古代供娱乐的船只。
公退:公务完毕。
须:必须。
度日:度过每一天。
尘缨:比喻官场的尘俗。
愧潺湲:对清流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历城郡治中凝波亭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处的所感所想。首句“耽耽层构俯清涟”形象地写出亭台楼阁矗立,俯瞰着清澈的水面,表现出凝波亭的雄伟与静谧。次句“山色波光晓共鲜”则描绘了早晨山色与水光交相辉映的生动画面,清新而明媚。

“形胜增雄齐十二,风流素盛客三千”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赞美历城的地理形势和人文气息,说其雄壮不亚于齐国的十二景,且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铺舒柳影眠鸥渚,欺压莲香载妓船”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象,柳树倒映在水中,鸥鸟栖息,莲花香气四溢,而游船穿梭其中,增添了生活的热闹与繁华。

最后,“公退每来须度日,尘缨未濯愧潺湲”表达了诗人公务之余,常常来到此地,享受宁静时光,但每当看到流水,又为自己未能洗尽尘世烦恼而感到惭愧。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城郡治凝波亭的喜爱与感慨。

收录诗词(153)

祖无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字:择之
  • 籍贯:蔡州上蔡
  • 生卒年:1011—1084

相关古诗词

右军墨池

羌庐峰下归宗寺,曾是当年内史居。

茧纸世传遗迹后,墨池人记作书初。

秋毫几老崇山兔,旧法空观得水鱼。

珍重僧家能好事,朱栏碧甃壮庭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田四秘丞通判镇戎军

身纡茜绶朝章贵,手把芝函帝命新。

方朔上书曾自荐,祁奚外举果知人。

运筹暂逐征西将,持橐看归拱北辰。

我亦潜心禦戎策,羡君抗旆拥朱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石伞峰书堂

伊人高步接夔龙,旧隐荒凉石伞峰。

莘野躬耕闻往事,傅岩代筑见遗踪。

草茅岂合掩崇业,竹帛终能纪茂庸。

朝暮油云肤寸合,何妨霖雨遍三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龙图范给事以禫服向除修治茔域就山筑室因尔书怀俾无择继和谨次用其韵

采采陔兰负养亲,几思定省泣晨昏。

三年已毕先王制,画日将承圣主恩。

名遂自同周柱史,谏违谁记鲁臧孙。

考槃在涧虽云乐,祗恐泥书到远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