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桥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

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

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长桥上刻字离开,那时还未功成名就。
等到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却从原来的桥上返回。
名声如同向东流的水,滚滚而去没有尽头。

注释

长桥:指横跨大河的桥梁,这里代指出发之地。
题柱:古代有在桥柱或其它地方题字以明志的习惯,表示立下壮志。
未达:没有达到目的,指尚未实现功名或理想。
及:等到,到了……时候。
驷马车:由四匹马拉的车,古时象征高贵与显赫。
从桥上归:指成功后重访旧地,含有衣锦还乡之意。
名共东流水:名声与东流的水一样,比喻名声传播之广远。
滔滔: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名声持续且广泛传播。
无尽期:没有终止的时候,意味着名声长久不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长桥上的徘徊之情和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美好愿景。"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表明诗人正站在通往远方的桥上,在桥柱留下自己的名字,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及乘驷马车,卻從橋上歸"则展示了诗人虽有豪迈之志,却又不舍昔日之地,最终选择从桥上返回。

"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名字和事业渴望与时光一起流传下去,与奔腾不息的东流水相伴,象征着永恒和无限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动与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卓越的情怀。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捲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形式: 古风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骤雨鸣淅沥,飕飗溪谷寒。

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

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

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

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

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

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中庭井兰上,一架猕猴桃。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太白胡僧歌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