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绿阴

空欲成烟,净无堪唾,碧愔愔际。

凄迷一片,隔断故国千里。

隐江边、谁家小楼,有人背立斜阳里。

正单衣才换,玉钗风漾,满身凉翠。花事。久消替。

又换了梅园,清和天气。鸣鸠乳燕,共赏绿天新意。

想前番、残红褪余,此中犹有春魂寄。

伴画桥、明月眠琴,夜色笼清绮。

形式:

鉴赏

这首《琐窗寒·绿阴》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女词人吕惠如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夏日景象。

词的开篇“空欲成烟,净无堪唾,碧愔愔际”,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片静谧的绿色世界,仿佛空气中的尘埃都已洗净,连吐出的唾沫都显得不那么合适。接着,“凄迷一片,隔断故国千里”两句,虽言“凄迷”,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远方的思念,将读者带入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意境之中。

“隐江边、谁家小楼,有人背立斜阳里”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小楼景象,一位女子背对着夕阳站立,似乎在沉思或等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的“正单衣才换,玉钗风漾,满身凉翠”几句,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穿着单薄衣物,头戴玉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全身散发着清凉的翠绿之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夏日的清新与凉爽。

“花事。久消替。又换了梅园,清和天气”则从季节更迭的角度,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花开花落,梅园更替,但无论怎样变化,总有新的生命在延续,展现出一种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鸣鸠乳燕,共赏绿天新意”一句,通过鸣鸠与乳燕的互动,共同欣赏着绿意盎然的天空,寓意着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最后,“想前番、残红褪余,此中犹有春魂寄”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当前环境中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灵魂与生机。

“伴画桥、明月眠琴,夜色笼清绮”则是对夜晚美景的描绘,画桥、明月、琴声与夜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整体而言,《琐窗寒·绿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的独特魅力,以及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24)

吕惠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清明

一番雨过,早梨云卸了,新烟乍起。晓霞晴腻。

濛笼门翠柳,万家春意。粥冷饧香,人隔秋千巷尾。

数花事。正开到杜鹃,恰染红泪。埋玉芳草地。

有多少春魂,墓门长闭。绿罗裙碎。

想化成蝴蝶,飞来尘世。如梦光阴,只有斜阳不死。

黯红紫。镇年年、画愁无际。

形式:

青玉案

东风一样閒庭宇。又一样,斜阳树。

只是朱颜难得驻。

镜中人老,尘中梦醒,怀抱难分付。

沈沈往事休回顾。却慰藉,当时苦。

唤起少年情绪否。

吟秋风调,爱花心性,此意还珍护。

形式:

临江仙.拟易安

庭院深深深几许,倚风帘幕低垂。

海棠红冷雁来时。徘徊团扇曲,蕴藉惜秋词。

暮雨萸房人悄悄,无聊独理琴丝。

寂寥心事有谁知。断无人可忆,何处说相思。

形式:

浣溪沙.天末风起,秦淮歌舫渐稀。木樨香时,秋阳骄亢,人多病齿头眩,江南呼为桂花燥,赋此词

金碧楼台咽暮蝉。燥晴秋见夕阳殷。

梦思疏雨滴帘前。

八月凉波桃叶渡,一城秋病木樨天。

恼人风物寄吴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