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主人公诺听我劝,浮生莫作欺瞒汉。
暗里虽然瞒得来,明中依旧还消散。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警醒的语气,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与真相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主人公诺听我劝,浮生莫作欺瞒汉”这两句,直接向主人公发出劝诫,告诫他不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欺骗自己和他人,因为这种虚伪最终无法逃脱被揭露的命运。
接下来的两句“暗里虽然瞒得来,明中依旧还消散”,则进一步阐述了虚伪行为的最终结局。即使在表面上能够暂时掩盖事实,但真相终将在光明之下显现,虚伪终将被揭示,无法长久隐藏。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行为的警示,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或权力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诚信为代价。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道理,既是对个体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它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虚伪最终必将败露的必然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主人公诺听我说,百岁光阴如电掣。
四十五十不回头,问君更待何时节。
主人公诺听我嘱,今年已是五十六。
为人终是费分疏,何日口边生白醭。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
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未能遽断荤和酒,且结晨朝清净因。
省费省缘兼惜福,灵岩此语太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