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守会宜休亭二首(其一)

屐齿破苔色,林塘欣共寻。

水光连竹坞,山翠上衣襟。

疏柳摇斜日,高梧转晚阴。

娵隅休入咏,可怕兕觥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木屐踏过青苔色,我与林塘一同探寻。
水光映照竹林小屋,山色染绿了我的衣襟。
稀疏的柳树在夕阳下摇曳,高大的梧桐带来傍晚的阴凉。
傍晚时分不宜再吟咏,那深沉的兕觥酒令人畏惧。

注释

屐齿:木屐的齿。
苔色:青苔的颜色。
林塘:树林和池塘。
寻:寻找,探索。
水光:水面的反光。
竹坞:竹林中的小屋。
山翠:青山的翠绿。
衣襟:衣服的边缘。
疏柳:稀疏的柳树。
斜日:夕阳。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
晚阴:傍晚的阴凉。
娵隅:傍晚时分。
咏:吟咏,歌唱。
兕觥:古代的一种大酒杯。
深:深沉,浓厚。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景的山水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开篇“屐齿破苔色”形象地展现了春天泥土被锄头翻松的场景,透露出一丝生机和活力。“林塘欣共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景致的喜爱与探索之情。

“水光连竹坞”描绘了一幅清泉流过竹林,阳光映照其间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山翠上衣襟”则是诗人将自然界的绿意比喻为自己衣襟上的装饰,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也突出了诗人的高雅情操。

“疏柳摇斜日”和“高梧转晚阴”两句,分别描绘了午后斜阳下柳枝轻摇和山巅云雾变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动态之美。诗人通过对光影变幻的细腻捕捉,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娵隅休入咏”和“可怕兕觥深”,则是诗人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深山幽谷之美的畏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中。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亚之沿湖冒雨归

禽鸣滑滑溅泥涂,赖有云巢眼不孤。

天外黑风迷鹫岭,槛前流水忆鹅湖。

跻攀危磴九折坂,捧玩新诗百斛珠。

收拾残红付春去,四时光景任三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石用之易安斋

尘缨脱得片时閒,未见弥天释道安。

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

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

逍遥各自从鹏鴳,断续宁须较鹤凫。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朱希真二首(其二)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