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杂咏(其二)

羌女盘头戴野花,番丁洗足踏泥沙。

身缠罚带红绡捲,腰插昆刀电锷斜。

上代羁縻同属国,圣朝无外即天家。

须知保障宣恩远,雨露何曾别犬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羌族和番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首句“羌女盘头戴野花”,生动地刻画出羌族女子的装扮,她们将头发盘起,佩戴着山间采摘的野花,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民族特色。接着,“番丁洗足踏泥沙”则描绘了番族男子的生活状态,他们赤脚在泥沙中劳作,体现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

“身缠罚带红绡捲,腰插昆刀电锷斜”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示了边疆民族的生活方式。身缠的罚带和腰插的昆刀,不仅是装饰,也是身份和技能的象征。罚带可能代表了某种荣誉或职责,而昆刀作为武器,显示了他们面对外界挑战时的准备和勇气。

“上代羁縻同属国,圣朝无外即天家”这两句,表达了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上代的羁縻政策使得这些地区与中原王朝保持了一定的联系,而到了圣朝(这里指清朝),边疆被视为国家的一部分,强调了统一与归属感。

最后,“须知保障宣恩远,雨露何曾别犬牙”两句,表达了对边疆地区治理与保护的重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保障边疆的安全与稳定都是国家的重要任务。这里的“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强调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关怀与支持,确保了边疆与内地的和谐共处,如同犬牙交错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风貌与国家治理的理念,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现实意义。

收录诗词(8)

陆洽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吴扶九

西风飒飒作秋声,二尺孤坟草欲生。

故友于今半零落,好从地下说交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宿灌县

千山历尽下平冈,系马斜阳草舍傍。

一片黄茅遮广漠,独留虎迹印清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清风泾

升阜采嘉卉,何必伯夷薇。

涉水钓鲜鲤,何必子陵矶。

心远隔尘域,崔嵬践危机。

绸缪因牖户,雨细花芳菲。

种秫造浊醪,织布完春衣。

率性全真趣,舍此安适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搆一椽于清风泾黄九烟题曰柏学士茅屋从杜少陵旧题也即步杜韵

泾水洋洋可钓鱼,栖迟绝似碧山居。

诗交杜甫千秋上,春老陶潜五柳馀。

学士清风还拂拂,野人茆屋岂渠渠。

年来巳办渔樵事,徒有家传太史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