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在八月八日时,有感而发,在视草堂墙壁上题写的。虞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首句“载笔趋芸阁”,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忙碌于官场,提笔疾书的情景。“芸阁”指的是官府的藏书楼,这里借指官场。接下来的“探囊索缊袍”,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为了生活奔波劳碌,衣着简朴的现状。
“坐销秋日净,心折夜风高”,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秋天的阳光渐渐消逝,夜晚的寒风凛冽,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沉重。这里的“心折”不仅指身体上的寒冷,更深层地表达了心灵的孤寂与无奈。
“识字头先白,谋生计转劳”,这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因长期劳心劳力,早生华发的现实。同时,“谋生计转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一句“文园多病渴,常想赐蒲萄”,借用汉代司马相如(文园令)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与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赐蒲萄”象征着恩赐与优待,寄托了诗人对于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生活的深深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