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二)

为问堂前石,何年别太湖?

春风神不王,夜月影长孤。

不中明堂柱,空馀艮岳图。

颇思嘉种木,岁晚与相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的开篇以“为问堂前石,何年别太湖?”两句设问,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那遥远的太湖之滨,仿佛在询问一块堂前的石头,它与太湖的缘分始于何时。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浓厚兴趣。

接着,“春风神不王,夜月影长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独的画面。春风轻拂,但似乎没有带来生机;夜月之下,影子显得格外孤单。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世间万物短暂与永恒之间矛盾的思考。

“不中明堂柱,空馀艮岳图”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明堂柱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但石头却无法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艮岳图则是古代帝王园林的象征,石头虽能被绘入图中,却无法亲历其境。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颇思嘉种木,岁晚与相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或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在岁月的尽头,他希望有一棵树能够陪伴自己,共同面对时光的流逝。这种情感既是对友情的期待,也是对内心深处那份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三)

为问堂前石,何无藤蔓缠?

金莲疑可致,紫菊若为妍。

旧梦遗波浪,閒情阅岁年。

祇缘相识久,亲为濯清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四)

碣石久沦海,女娲曾补天。

乾坤遗蕞尔,雾雨护苍然。

淬剑龙随化,弯弓虎自全。

昔贤多赋此,谁赋最流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其五)

为问堂前石,屡逢堂上人。

远来嗟最久,独立与谁邻?

运载劳车马,摩挲识凤麟。

銮车书吉日,追琢到嶙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代石答五首(其一)

幸自邻顽鄙,毋烦问岁年。

当寒金作砺,向煖玉生烟。

眉黛无归意,毛群有叱眠。

凉州三百斛,亦未酹觥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