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从玄墓山夜还虎山桥

一湖风色明岩牖。乱峰木落如人瘦。笼烛引秋山。

满衣云叶寒。隔崦呼月上。归路闻樵唱。

林影水生烟。桂花香到船。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描绘了一幅夜晚从玄墓山返回虎山桥时所见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

首句“一湖风色明岩牖”,开篇即以“湖”为中心,通过“风色”和“岩牖”的映衬,营造出一幅湖面波光粼粼、山石映照的景象,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接着,“乱峰木落如人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瘦削的人形,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凋零、山峰孤峭的秋日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萧瑟之感。

“笼烛引秋山”中的“笼烛”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手持灯笼在山间行走的情景,仿佛引领着读者一同穿越这片秋山,感受夜色中的温暖与指引。而“满衣云叶寒”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凉意,衣物上似乎沾满了秋夜的寒气,给人以清凉而又略带忧郁的感受。

接下来,“隔崦呼月上”一句,通过“隔崦”(山岭)与“呼月上”(呼唤月亮升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呼唤,以及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最后,“归路闻樵唱”和“林影水生烟”两句话,分别描绘了归途中听到的樵夫歌声和水面升起的轻烟,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诗意的韵味。

整首词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桂花香飘至船头的描写,更是点睛之笔,将整个画面定格在了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之中,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池梅疏萼点缀小春采香成咏

黄叶围扉蔽竹窥。江城花讯鹤先知。

旧时西崦初三月,此是东风第一枝。

横瘦影,弄愁漪。芳程未较岭头迟。

镜中一幅伤春槁,和水和烟画与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琴调相思引.藕翘小榭听宛宛歌湘春夜月

记曲香名月里传。珠吭风约绕花圆。

暗抛歌豆,红破第三弦。

艳拍重商秋玉谱,新题细品瘦金笺。

井华清处,不数柳屯田。

形式: 词牌: 相思引

有感(其二)

狐死知首丘,人生恋乡土。

我心久焦劳,宿疾安能愈。

所贵还故乡,微骸近先祖。

他事足叹嗟,西风动寰宇。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有感(其三)

归兴不可遏,归程待何时?

悠悠故乡心,一夕千里驰。

西风动霄汉,惨惨令人悲。

况我多病身,天涯久栖迟。

交游义难忘,岂忍轻别离。

重念丘陇远,娇儿正愚痴。

因循死异邑,后世将何遗。

所愿经营日,及此未全衰。

树桑墙以下,开畦水之湄。

既得舒困难,且可为镃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