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

前朝书至。惜故国春光,三分去二。

雨雨风风,暗落天涯清泪。

春深不教寒尽,把旧时、绵衣还寄。

所恨归期不定,强逢场作戏。叹别来、光景疾于驶。

问入梦容颜,为客丰致。比那登舟日,可一些无异。

只愁这番瘦了,未必因、风尘劳瘁。

一纸何曾尽说,说多时无寐。

形式: 词牌: 孤鸾

鉴赏

这首《孤鸾》是清代诗人冒殷书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

开篇“前朝书至”,以书信的传递引出对故国春光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惜故国春光,三分去二”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

接着,“雨雨风风,暗落天涯清泪”描绘了在风雨交加的远方,诗人独自落泪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离愁别绪的沉重与孤独。而“春深不教寒尽,把旧时、绵衣还寄”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衣物的寄送,进一步强化了对温暖与关怀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所恨归期不定,强逢场作戏”表达了诗人对不确定的归期的无奈和对现实处境的自嘲,暗示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接下来,“叹别来、光景疾于驶”一句,以“光景”比喻时间的飞逝,感叹离别后时光匆匆,岁月如梭。

“问入梦容颜,为客丰致”则转向对梦境的描绘,通过询问梦中人的容貌与风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回忆的追寻。最后,“比那登舟日,可一些无异”将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某个特定时刻进行对比,突出了变化之小,或许只是内心感受的差异。

“只愁这番瘦了,未必因、风尘劳瘁”表达了对身体消瘦的担忧,但又暗示这种变化可能不仅仅是外在的,更可能是内心的痛苦所致。最后一句“一纸何曾尽说,说多时无寐”则以简短的话语收尾,强调了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情感深度,以及深夜无眠的思绪翻涌。

整体而言,《孤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离别后的思念、孤独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收录诗词(10)

冒殷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如此江山.真逸堂观演西厢记长亭分别,用史达祖韵二首(其一)

华堂却是留髡处,赢得泼天狂兴。

好事无多,欢场有几,须识千秋俄顷。萍踪不定。

听歌怨劳亭,落晖昏暝。

戏语莺莺,独眠曾否绣衾冷。

无端教我恨也,记牵衣执手,如醉难醒。

梦里江山,心头车马,何用当前人俊。私情耿耿。

对红烛乌丝,倏然孤咏。不解前因,何为离别永。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如此江山.真逸堂观演西厢记长亭分别,用史达祖韵二首(其二)

双文若是无寻处,从今切莫乘兴。

石黛迎觞,秋波射座,稍待须臾之顷。商音甫定。

觉烟树伤心,乱山枫暝。

饯了行人,雁儿叫得寸肠冷。

多才偏惹懊恼,怪青天梦梦,终古难醒。

潘岳牵情,阴铿饮泣,辜负名场称俊。还多耿耿。

叹诗到无题,有谁能咏。几个良宵,独挨清漏永。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兜上鞋儿.半幅云林之屋纪事,用郑云娘韵

花如待客,月似怀人,恐怕负芳时。

半幅云林亭畔,蓦地来、密约谁知?

严更动也,远钟鸣矣,心事惹狐疑。

却恼座中饶舌,申申詈去还低。

休怜今世,要识前身,曾在鹊桥西。

欠了人閒情债,渐渐偿、也费撑持。

浪萍风梗,乍离长别,青鸟倦飞飞。

好趁良宵聚首,莫教轻放杯儿。

形式:

送我入门来

几上灯儿,窗前影子,清宵如对知音。

几首新辞,即是伯牙琴。

看来灯影俱萧索,似念我怀人直到今。

夜夜风风雨雨,坐坐行行睡睡,哭哭吟吟。

碧海沧江,不抵此情深。

三更灯照三更影,可负了当初一片心。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