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仲说二首(其二)

野人篱落并江濆,竹里流泉竹外云。

好学橐驼惟种树,莫誇司马最能文。

小桥斜接渔樵路,落日争呼雁鹜群。

独忆咏归亭上客,久留城府思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诗意的画面,诗人陈基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首句“野人篱落并江濆”展现了农夫的生活贴近江边,篱笆环绕的朴素居所与江水相依,显示出自然环境的和谐。次句“竹里流泉竹外云”,通过竹林、泉水和飘渺的云雾,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宁静的氛围。

诗人以“好学橐驼惟种树”一句,借用了《庄子》中“橐驼善养树”的典故,表达了对勤劳朴实、专注于农事的农夫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沈仲说的勉励,希望他像橐驼一样专注于学问和实践。接下来的“莫誇司马最能文”则暗示了对沈仲说文学才华的认可,但同时也提醒他不要过分追求文采,而忽视了生活的真谛。

“小桥斜接渔樵路,落日争呼雁鹜群”描绘了傍晚时分,小桥连接着渔夫和樵夫的道路,雁鹜群在落日余晖中自由飞翔,画面生动活泼,富有乡村生活气息。最后两句“独忆咏归亭上客,久留城府思纷纷”,诗人回忆起沈仲说在咏归亭上的身影,表达了对他的思念,以及对沈仲说长期在城市官府忙碌生活的感慨,暗含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质朴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晦与同幕诸公登南高峰因过湖上小集二首(其一)

共上南屏第一层,海风吹鬓雪鬅鬙。

山盘地脉来天目,城抱江流似蒋陵。

近郭昼行多畏虎,并湖寒尽未收冰。

倚阑閒说承平事,知是昆明劫外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淮阴杂兴四首(其二)

落木萧萧雁度河,西风袅袅水增波。

甘罗营里秋声急,韩信城头月色多。

淮市有鱼聊可食,楚山无桂不须歌。

古今无限关心事,付与当年春梦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淮阴杂兴四首(其三)

江左妖氛扫未清,山东豺虎又纵横。

欲令斥堠收烽火,须挽天河洗甲兵。

老马独嘶时北望,宾鸿相唤尽南征。

腐儒愧乏匡时术,搔首风前百感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淮阴杂兴四首(其四)

兵火烧残百草根,人烟无复万家村。

黄金莫铸忠臣骨,白马空招帝子魂。

易水有情人已逝,睢阳无援事难论。

何当亲斩楼兰首,仗节归朝报至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